伊朗盼加速推进中伊25年合作协议进程

一份曾被伊朗人自己骂成“卖国条约”的4000亿大单,为什么现在却被德黑兰高层当作救命稻草,拼了命也要重启?这背后藏着的故事,可比你看的任何一部宫斗剧都要精彩。

这事儿得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新上台的总统佩泽什基安说起。这俩哥们儿最近像是约好了似的,在各种场合高调喊话,核心意思就一个:赶紧的,把那份跟中国签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给我全面落实了!

这可就把人给看懵了,要知道,就在三年前,这份协议被泄露出来的时候,整个伊朗都炸了锅,从反对派到强硬派,几乎是追着当时的鲁哈尼政府骂,说他们这是在“卖国”。

那份被泄露的协议内容,确实挺“劲爆”。说中国要狂砸4000亿美元,帮伊朗搞基建、搞能源,作为回报,中国买伊朗的石油能拿到近乎八折的“骨折价”,还必须用人民币结算。更让一些伊朗人跳脚的是,协议里还提到允许中国派5000名安保人员进驻项目。

这在当时被解读为“丧权辱国”,直接就把协议的推进给搅黄了。可你看现在,风向全变了。短短几年,是什么让伊朗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答案就两个字:活不下去了。

要明白伊朗的困境,就必须先了解一个堪称“国中之国”的恐怖存在——伊朗革命卫队。这帮人可不只是军队那么简单,他们是伊朗最大的“商业帝国”。

当年西方制裁最狠的时候,是革命卫队站出来,搞了一套所谓的“抵抗经济”,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的走私网络,从石油到汽车,啥都倒腾。

这么说你可能没概念,我给你举个例子。在德黑兰,一台二手的丰田普拉多,能卖到差不多130万人民币。一台二手的奇瑞车,也能炒到四五十万。为啥这么贵?因为市场是封闭的,正常渠道进不来,全靠革命卫队旗下的企业走私。

他们左手拿着国家的补贴,右手垄断着进口渠道,把伊朗老百姓当韭菜一样割。如果中伊协议真的落实了,十几万的全新中国新能源车开进来,你让那些囤着天价二手车的“卫队老板”们怎么办?这不等于直接砸了人家的饭碗嘛。

除了汽车,石油这个国家的命根子,也被他们牢牢攥在手里。伊朗的国家石油公司名义上是唯一的出口方,但制裁一来,正规渠道走不通,只能靠革命卫队的地下网络往外卖油。这下好了,卖多少钱,折扣给多少,什么时候把钱给国家,全都成了糊涂账。

前几年抓了个叫巴巴克·赞贾尼的“红顶商人”,就是革命卫队的白手套,这家伙一个人就挪用了至少27亿美元的石油款项,简直是把国库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这种“抵抗经济”玩到最后,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革命卫队的企业因为免税,还有补贴,把伊朗本国的民营企业一个个都挤垮了。

伊朗有一家很牛的互联网公司叫Divar,就跟咱们的58同城差不多,做得风生水起准备上市,结果革命卫队眼红了,想低价收购股份。

创始人不干,人家直接给证交所发函,说创始人有“安全问题”,硬生生把人家的IPO给搅黄了。这操作,不就是明抢吗?

这么搞下去,伊朗的经济只会越来越僵化,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财政窟窿越来越大,最后只能更加依赖卖石油。可卖石油的渠道又被革命卫队控制着,你说这死循环怎么解?

内部被这头自己养大的“巨兽”反噬,外部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伊朗过去在中东之所以有话语权,靠的是它扶持起来的一条“抵抗之弧”,也就是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这些小兄弟。

但最近一年多,以色列跟开了挂一样,对这条战线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不仅把哈马斯打残了,还时不时搞个“斩首行动”,把革命卫队在叙利亚的高级将领,连锅端了好几次。事实证明,靠“奇袭”和代理人战争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军事上失利,经济上也被捅了一刀。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为了卖油,也开始给友好国家打“骨折价”,而且折扣比伊朗还狠。这下可好,伊朗的老客户们纷纷转头去买更便宜的俄罗斯油,搞得伊朗的石油出口量暴跌。

最惨的时候,国际油价87美元一桶,伊朗的油打对折,卖37美元都找不到买家。这么一对比,当初协议里给中国那个18%-20%的折扣,简直就是个长期稳定的“铁饭碗”,是血赚啊。

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德黑兰的精英们才猛然惊醒,必须得找个外部的“强援”来破局了。而这份搁置了三年的中伊协议,就是那根唯一的救命稻草。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份经济协议了,它更像是一份地缘政治的投名状。

这里面,有一个地方是关键的棋眼——恰巴哈尔港。这是伊朗唯一的深水港,也是它绕开被美国死死盯住的霍尔木兹海峡的唯一出口。中国在协议中承诺投资港口,看中的就是它在“国际北南运输走廊”中的战略位置。

一旦这个港口被激活,伊朗就能把自己嵌入到连接欧亚大陆的全新贸易动脉里,彻底摆脱地理和政治上的孤立。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金融上的突围。协议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在被美元霸权反复“绞杀”了几十年后,伊朗比谁都清楚,必须找到一个能替代美元的支付体系。

拥抱人民币,加入金砖国家,对接俄罗斯的金融信息系统,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为自己构建一张金融安全网,以后美国再想靠一纸制裁就锁死伊朗经济,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光有经济和金融上的合作还不够,还得有政治和安全上的保障。伊朗在2023年正式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这步棋走得实在是高。这意味着,伊朗不再是单打独斗了,它的背后站着中国和俄罗斯。

有了这个强大的“朋友圈”做后盾,伊朗才有了顶住国内反对派压力,强行推进中伊合作的底气。

现在再回头看协议里那些曾经被骂惨了的条款,你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种味道。比如“允许中国派驻安保人员”,在国家安全岌岌可危的当下,这不就是请来了一尊“门神”吗?

还有人担心的所谓“债务陷阱”,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债务护盾”。一战的时候,美国为什么最终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买了太多英法的债券,要是英法输了,它的钱就打水漂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在伊朗有4000亿美元的投资,以色列再想动手轰炸,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炸到“中国资产”了。

这笔账,伊朗人终于算明白了。

说到底,这份4000亿的协议,对如今的伊朗而言,早已超越了商业本身,它是撬动国运,在百年变局中求生图存的唯一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