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娃爸还在上夜班。
手机响了三次都没接,他以为是奶奶又忘了WiFi密码。
等到第四次,他接起来,只听到一句话:不行了,快回来。
说不清是哪句话先冲破了脑子,是女儿抢救无效还是路上就没了。
张先生回家的时候,连最后一眼都没赶上。
奶奶坐在门口抽鼻子,手上抓着一把黄瓜条,一口都没吃,脸上那副表情,说不清是害怕还是发呆。
她说:我给她煮了面汤,加了两个鸡蛋,还有奶粉……从小她就爱喝这味儿。
那语气就跟讲孩子小时候第一次开口喊奶奶一样,既温柔又破碎。
但这碗经典配方现在全网疯传。
关键词:面汤、奶粉、生鸡蛋、爆发性心肌炎、ICU、一个走了、一个在吊命。
大数据捧着这家河南农村的天塌下来,一点点摊在屏幕上。
不是故事,是一条条评论拆解出来的人设翻车。
老人的无知毁了俩孩子。
、面汤都能喝死人?
、你确定不是农药残留?
、这不是中毒吧?
互联网就是这么狠,你还没来得及哭,已经有人成了键盘病理专家。
有人抓奶粉的牌子,有人扒鸡蛋存储温度,有人开始科普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曲线,还有人在评论区开骂不是骂奶奶,是骂张先生,说他丢俩孩子给老人带,活该出事。
但这事儿要真能靠骂,那全国还有多少跟张家一样的家庭得挨刀?
你家有老的,你敢说他们知道高热抽搐48小时内必须送医?
你敢打包票说他们能分清感冒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紊乱?
你敢说他们懂什么叫爆发性?
那孩子第二天早上开始咳嗽,奶奶照例掏出一粒白色药片,以前你爸小时候吃这个就管用。
谁想到,晚上孩子就烧起来了,吐了,发冷,抽筋,然后人就不行了。
县医院一看,说心肌炎,立马转院,没转出去。
还没缓过来呢,几天后,哥哥喊头疼。
换谁谁不慌?
这次直接拉去郑州,花六万挂了个生死号,医生一句话:跟妹妹一样,需要呼吸机,全身插管。
你说这不是天灾,这就是爱得不对路子。
老人不懂,小孩不会说,父母在外,命卡在几个错误判断上。
而这几步,几乎所有普通家庭都踩得明明白白。
我们太习惯老人带娃。
说什么隔代亲、老人带得细致,可真出事了,谁愿意回头看一眼细致到底是哪种细?
是鸡蛋熟没熟的细,还是孩子一整天没说话还觉得是睡得好的细?
你不能全怪奶奶,她不会查百度,也没能力天天刷医学号。
你也不能全怪张先生,他打工不为别的,就为俩娃吃得饱穿得暖。
可就是这天经地义的安排,出了个天塌下来的岔子。
医院的钱一小时烧掉一辆摩托车,张先生坐在病房门口,眼圈比屋顶漏雨还潮。
他拿手机录了个视频,说谢谢大家的捐款,我们会撑下去。
可是他自己也知道,这话录出来是给别人看的,自己信不信得过,都说不准。
别提什么农村医疗资薄弱,别喊全民健康科普口号了。
这事儿要真有一条清晰的答案,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带着孩子来医院门口塞现金。
是真有人坐了两小时公交,只为了亲手把100块递过去,说一句:我也有娃。
而这事里最难受的,是那位奶奶。
她一句话:要早知道……我打死也不喂那碗面。
听得人后背发凉。
她不知道。
但你现在知道了。
是,你敢不敢再给你娃煮碗加鸡蛋的面汤?
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