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最“变态”的一个军,兵力1.2万人,军长是一野头号劲敌

1947年8月的陕北,烈日当空。

彭德怀站在沙家店的山头上,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发抖。

对面山沟里那支穿着美式军装的部队,正是让他头疼了两个多月的整编三十六师。

"这龟孙钟松,总算让老子逮着了!"彭老总狠狠啐了口唾沫,转头对参谋说:"告诉各纵队,这回要是再让这条泥鳅溜了,老子让他们全都去炊事班背大锅!"

钟松这会儿正蹲在临时指挥部的土坡后头啃干粮。这位整编三十六师的师长,打小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1900年生在浙江松阳一个穷山沟,原名叫钟雍田,后来觉得这名字太文绉绉,干脆改了个单字"松"。这人性子野得很,早年在私塾教书,成天琢磨着要出去闯荡。1924年一把火烧了教案,扭头就考进了黄埔二期。报到那天,他看着军校大门上的青天白日徽,心里直打鼓:"这一步踏出去,可再没回头路了。"

这哥们带兵打仗更是邪门。当连长那会儿,带着全连夜袭敌营,回来的时候不光完成任务,还顺走两挺机枪。团长骂他"土匪",他咧嘴一笑:"能打赢就是爷!"抗战时候守兰封,眼看阵地要丢,这货居然带着炊事班抡着菜刀反冲锋,愣是把日军给吓退了。手下那些老兵油子私下都嘀咕:"咱师长打仗,跟河南人赶集似的——专抄近道!"

1946年胡宗南把整编三十六师交给他的时候,拍着他肩膀说:"老弟啊,这把'快刀'交给你,可别给我耍折了!"这支部队看着是个师,实际上比军还阔气。清一色美式装备,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管够,每个连配三挺重机枪,炮兵营带着十二门山炮。士兵脚上全是翻毛皮鞋,跑起来比解放军的布鞋利索多了。参谋问他训练大纲咋写,他直接一脚踢飞沙盘:"写个球!明天全师进山,练怎么钻沟爬崖!"

1947年3月,胡宗南带着二十三万大军扑向延安。钟松这支部队就跟钻山蛇似的,大路不走专挑羊肠小道,白天不动专摸黑行军。有回彭德怀在三十里铺设了埋伏,这哥们带着部队哧溜一个急转弯,直接钻进了毛乌素沙漠。彭老总盯着地图直骂娘:"这货跟陕北的老鼠似的,刚看见影儿,'呲溜'又没影了!"最绝的是榆林解围战,钟松带着部队三天急行军一百八十里,从沙漠里突然杀出来的时候,守城的国军团长腿一软直接跪下了:"亲娘嘞!你们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可这人啊,有时候太相信自己的本事反倒容易栽跟头。1947年8月,钟松带着部队在陕北高原上已经折腾了五个多月。士兵们脚底板全是血泡,重武器都扔在后头,两个旅之间拉开二十多里地。这哥们还沉浸在之前的胜利里,蹲在土坡上啃着干粮,心里盘算着:"彭德怀肯定在常规路线设伏...嘿嘿,老子再玩次'沙漠漂移'!"他哪知道,彭老总这回是铁了心要收拾他,六个旅四万多人已经悄悄把沙家店围成了铁桶。

8月20号天刚蒙蒙亮,冲锋号突然响彻山谷。钟松提着裤子从临时指挥部跑出来,举着望远镜一看,东面是一纵的刺刀闪闪发亮,西面二纵的机枪已经架好,天上连只鸟都飞不出去。参谋长哭丧着脸跑过来:"师座,咱这回...真成瓮里的王八了。"五个小时后,整编三十六师这支胡宗南的王牌部队,除了钟松和几个参谋趁乱溜走,其他人都交代在了沙家店的山沟里。

彭德怀后来跟部下聊天时说:"打仗就像蒸馍,火太急会夹生,太慢就馊了。"钟松这哥们就是火候没把握好,把"机动"玩成了"乱动",把"奇兵"当成了"万能药",忘了当兵的最朴实的理儿——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仗仗打。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他这么能折腾,西北野战军也没法这么快就练出一身对付美械部队的本事。这事儿要搁现在,估计能拍成电视剧,名字就叫《西北无间道之三十六师覆灭记》,保准比那些抗日神剧带劲多了。

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