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后这些追随者难逃一责

为“四人帮”陪葬者

张志鸿

1976年10月6日,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关键人物遭到隔离并接受审查。

资深诗人郭沫若欣喜若狂,提笔泼墨,创作了《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一诗;与此同时,中年诗人贺敬之亦满怀激情,挥洒笔墨,创作了抒发情怀的佳作《中国的十月》。

影响力更为显著的佳作,无疑是施光南作曲、李光羲倾情演绎的《祝酒歌》。这首歌曲将那个时代众多人心中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然而,世事无常,乐极生悲,欢笑与忧愁,往往并存于世。

回顾那段过往,不难发现:在全民欢庆的喜悦氛围中,却有人陷入了情感的深渊,其中少数人甚至选择了以生命作为终结。

王曼恬之死

1977年1月27日,时任天津市市委书记,相当于现今市委副书记的职位,以及市革委会副主任,即现今副市长职务的王曼恬,不幸选择了自缢作为结束自己生命的手段。

王曼恬,湖南湘乡人氏,于1913年在这片土地上降生。她不仅是毛泽东的表侄女,更是王海容的姑母。这一层关系源于她的祖母文六妹与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系出同源,同根生。而她的父亲王星臣,与王海容的祖父王季范,则是同胞兄弟。

在那个三十年代的岁月里,她毅然踏入上海新华艺专的美术殿堂,潜心钻研。她不仅艺术造诣颇深,更是投身于地下斗争的洪流。此后,她毅然奔赴延安,于边区一中担任美术教师。1938年,她与诗人鲁藜喜结良缘,共同孕育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际起,历任天津女子第一中学教务主任以及市教育局分局局长的职务。

1955年,天津市文化局当时的局长鲁藜不幸被贴上“胡风分子”的标签。在经历了无尽的痛苦与磨砺之后,王曼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鲁藜解除婚姻。

1968年二月,王曼恬向江青发出一封来信,信中揭露了天津举办了一场所谓的“黑会”,并演出了所谓的“黑戏”。具体而言,该事件指的是天津举办了一场名为“全国工农兵文艺战士座谈会”的活动,同时天津人民话剧院编排并上演了话剧《新时代的“狂人”》。此信很快引发了江青的高度重视。

2月21日的拂晓时分,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姚文元、谢富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从卡车运送而来的“天津各界群众”一千多位。在此次会议上,他们针对特定人物进行了点名批判,并下令对天津的文艺和政法系统进行全面的整顿。会议落幕之际,市公安局局长江枫随即遭到拘禁,而副市长王亢之回到天津后,饮用了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后,天津地区迅速开展了对所谓“二黑”势力的批判行动,以及“砸烂公检法”的运动。这一事件,便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受关注的“二二一”事件。

王曼恬荣获功臣称号,荣膺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继此重任,更被任命为分管文化教育的市委书记。

王曼恬在陕西户县

同年七月,她荣膺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之继任者)副组长及党组成员的双重职务,专责管理美术领域的各项事务。

吴德回忆说,往昔,他肩负着国务院文化组组长的重任,但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如于会泳等人,皆是江青的亲信,这让他开展工作倍感困难。在此背景下,时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的万里提出建议,将王曼恬调入文化组。这一提议的依据在于,王曼恬不仅是王海容的姑母,更是毛主席的亲戚,因此她具备与毛主席会面和交流的条件。吴德便拜访了王曼恬,邀请她兼职于文化组,并告知她,在天津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只需每周来文化组一两次即可。王曼恬表示同意,但她提出需要先征求毛主席的意见。吴德建议她向毛主席写信询问,王曼恬果然照做了,而毛主席也给予了肯定的回复。

吴德称赞道,王曼恬在文化组的贡献尤为显著,她在向毛主席汇报相关情况时,有力地协助解决了文化组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每当会泳、刘庆棠、浩亮等人意图对他人施加打击时,王曼恬的一举一动总能令他们退缩。

王曼恬虽才智不丰,却对事业抱以满腔热忱,勇于直言。1973年,国务院有意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五县纳入天津市的版图,此举无疑将极大促进天津的繁荣,但执行过程中的挑战亦颇为严峻。在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解学恭的委派下,王曼恬亲自拜访李先念副总理,详尽阐释利弊,最终成功推动了这一历史性决策的落实。

在推动和普及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过程中,王曼恬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自“四人帮”被粉碎,王曼恬随即成为了清查工作的焦点。自1976年12月起,天津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责令王曼恬交代问题,但她始终难以明说,且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抵触态度。到了1977年1月4日的午后,她在办公室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幸亏警卫人员及时发现,并迅速将她送医抢救,这才使得她死里逃生。

天津市委第一时间向中央递交了详细情况报告,并迅速对王曼恬实施了周密的保护措施,组建了一支由二十余人构成的专项看护小组。解学恭对该小组下达了三项具体指令:一是要坚决预防任何自杀行为的发生,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二是要在政治立场上一致明确,划清鲜明界限;三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要给予王曼恬适当的关怀与细致的照顾。

自1月18日至26日,市文化局、市直机关、文教系统以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五家单位接连举行大会,对王曼恬展开批斗。1月22日,王曼恬向解学恭致信,指出批判的浪潮愈发高涨,同时所采取的监护措施亦加剧了她在精神层面的压力。

1月27日夜晚九点四十分,值班人员发现沉睡中的王曼恬面色不佳,疑其心脏出现异常,随即迅速呼叫医生进行紧急检查。医生检查后揭示,王曼恬的瞳孔已明显扩张,呼吸也已完全停止。经法医鉴定,发现她曾将床单撕成布条,与毛巾拼接成一条绳索,一端系于床头栏杆,另一端则紧紧缠绕在颈部。由于重力作用,她的身体逐渐下滑,最终因窒息而不幸身亡。

根据调查数据,王曼恬于1968年2月至1976年10月间,累计向江青及其同伙写信33次,并保存了23份电话通话记录。问题的关键在于,她向江青传递了秘密信件,从而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二二一”事件;不仅如此,她还紧密跟随江青的动向,特别是在1976年,她竭力推进了对邓小平的批判活动。

刘传新之死

1977年5月19日的拂晓时分,北京市公安系统的众多干警汇集于北京体育馆,共同参加对市公安局前局长刘传新的批判大会。然而,随着日上三竿,会议却迟迟未现启动之态。与会者逐渐显露出焦虑的神色,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就在此刻,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会场迅速传开:刘传新不幸自杀身亡!

刘传新、吴淑坤

刘传新,昔日执掌南京军区某军副政委之职,素有“文武兼备”之美誉。1967年新春伊始,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对北京市公安局实施军事管控,并计划派遣逾千名军官赴京驻防。在分配至南京军区的名额中,特别强调需选派一名具备军职的干部,于是,南京军区便不假思索地推举了刘传新。

2月11日,军管会正式对北京市公安局实施接管,并推行了军事化管理模式。刘传新同志获任军管会副主任一职,同时兼任党委副书记,进而成为军管会的中坚力量。

“在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市公安局曾被视为一个典型的黑帮聚集地。一众黑帮分子长期肆意妄为,犯下诸多罪行。他们不仅与毛主席的政治立场背道而驰,更竭力阻挠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力图推行资产阶级的统治,企图复辟资本主义。”

不久,勇猛无畏的刘传新便崭露头角,成为军管会核心领导。到了1967年年底,军管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公安局问题的汇报提纲》和《关于彻底改造旧北京市公安局的若干问题》两份文件,对公安局进行严厉指控,指责其为“彭真、刘仁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推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声称“包括10名正副局长、117名正副处长以及分(县)局长在内的众多官员,均涉嫌为特务、叛徒、三反分子”,并指出“全局内部充斥着1000余名品行不端之徒。”

不久后,刘传新委派专案组搜集并整理了各级领导在侦查案卷中的审阅意见和批示,编制了《关于罗瑞卿、刘仁、冯基平、邢相生等人涉嫌通敌叛国的调查报告》,毫无根据地对罗瑞卿等31位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通敌叛国”的指控。随后,他成立了工作组,其规模从最初的300多人逐步扩展至2000多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工作组对全局的各类档案进行了全面审查,共计审查档案77万余卷,零散材料105万件。他们搜集了所谓“情报泄露”的相关资料8600余份,“叛徒、特务、反革命”的线索材料15万余份,并将其中的8.5万份整理汇编成122册,分发至全国各地进行追查,由此引发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一份揭露以冯基平、邢相生、闵步瀛、张烈、焦昆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内幕的文件,将冯基平定性为“特务分子”,而邢相生则被标记为“特务嫌疑”。该文件基于汉奸宋××的诬告,宣称从中央到地方,共有39名领导干部涉嫌参与了日伪时期的“远东国际民主联盟”特务组织,并声称有300多名教授、干部、职工在暗中为日伪特务潜伏。该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仅在京津秦等地,便影响了105人,其中91人长期背负着“特务嫌疑”的恶名,更有3人在巨大压力下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康生、谢富治的操纵下,刘传新等一批人,对北京市公安局进行了不实指控,伪造了一系列所谓的“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革命特务勾结,从事间谍特务活动”的罪名,具体包括:“庇护、纵容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达1227人之多”,“放走帝国、蒋介石集团的关键特务间谍共109人”,“向美蒋特务机构以及英、日、缅、印等国的特务机关泄露核心机密情报共计1349项”,“向敌方提供机密情报高达5689件”。因此,原北京市公安局被诬指为“敌人的特务机构”,历任公安局长亦被定性为“通敌卖国、罪恶深重的罪人”。

由于这些所谓的“罪证”,北京市及公安系统众多干部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在这场磨难中,原北京市委第二书记、长期负责政法工作的刘仁同志,于1973年10月在秦城监狱蒙冤离世。罗瑞卿、冯基平、邢相生等众多干部被长期囚禁,而4000多名干警也无奈地离开了北京市的公安队伍。

1976年清明节时,一场以缅怀周恩来总理为核心的民众抗议活动在北京迅速蔓延,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作“四五”运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议活动中,刘传新率领警力对聚集在广场的群众实施了镇压,并采取了先进的技术侦查手段,对幕后支持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逐步锁定了一些资深革命者及退役将领。

问责刘传新标语

自“四人帮”覆灭以来,北京城内涌现了《向刽子手刘传新讨还血债》的醒目标语与讽刺漫画。至1977年伊始,一名人士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宏伟楼堂中张贴了一则题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檄文,明确指出刘传新乃是在北京市公安系统中一手遮天的“庆父”,并迫切要求彻查他作为“四人帮”爪牙,对民众实施镇压的罪恶行径。

1977年1月27日,刘传新不幸失去了市公安局长的职务,并随之接受了必要的审查。他的话语间隐约流露出几分落寞,如此比喻:“我这一生,也算是阅尽了人世间的种种面貌,踏遍了无数的高档酒店……”

在审查期间,刘传新被安置于他久居的东交民巷院落进行隔离,心中满是失落与忐忑。5月18日,他得知北京市公安局将在翌日举办一场专门针对他的“批判大会”。听闻此消息,他的脸色顿时失色,一言不发,尽管内心慌乱,他却尽力保持着镇定,装作一切如常。

翌日破晓之际,他于自家庭院中的一棵树上,以自缢的方式,终结了生命。

大约在1967年,受“三支两军”政策的影响——该政策强调支持左翼力量、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体,并实施军事管理和军训等措施,大批军官转投党政机构。以李震为例,他曾任沈阳军区副政委,文革期间还担任过公安部部长,最终于1973年选择自尽;郭玉峰,原任某军政委,文革期间晋升为中组部部长;施义之,曾任某军政委,在文革期间成为公安部党的核心小组的核心成员。这些官员尽管文化水平并不特别出众,但在执行上级命令方面却展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坚定。

在剧中,刘传新塑造了一位“酷吏”的形象,其行事果断且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尽管他或许无力左右自己的职业选择,却未能把握好分寸,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于会泳之死

1977年8月31日,我国前文化部部长于会泳先生不幸遭遇中毒事件,终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会泳先生,山东威海之佳子弟,1926年诞生于这片沃土。自1946年起,他投身革命伟业,在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团中刻苦钻研,不仅精通谱曲与编导之道,更掌握了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后,他整理并出版了《胶东民歌集》,为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1949年8月,我有幸被选中送往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教育专修班深造。次年9月,我留在了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乐工作团,并担任了创作组组长。到了1952年11月,我被调任至该校的民乐系,成为了一名教员。再至1962年9月,我晋升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的副主任。

自1965年起,我调入上海京剧院,全身心投入到京剧《海港》与《智取威虎山》的唱腔创作之中。在此过程中,我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京剧的唱腔与西洋音乐的元素,既坚守了京剧的纯正风格,又实现了创新性的飞跃。

1965年6月的伊始,江青在《文汇报》上翻阅到了于会泳所撰写的评论《评郭建光的唱腔音乐设计》,文章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春桥敏锐地捕捉到了江青的青睐,于是搜集了于会泳的其他几篇作品,江青阅读后都感到十分满意。不久,当江青在锦江饭店的小礼堂召集《智取威虎山》与《海港》的创作者时,她特意点名要求于会泳出席。

自此,会泳成功驱散了批评的阴霾。1967年春季,他身负上海市文化系统革委会(筹备)主任与上海音乐学院革委会副主任的双重职务,对“样板戏”的投入愈发深陷其中:他首次提出了“三突出”理论;力推“样板戏”采纳中西合璧的乐队编制,从而丰富了京剧音乐的呈现形式;他亲自主持了第二批“样板戏”《龙江颂》、《杜鹃山》与《磐石湾》的创作与排练,并在艺术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如在《杜鹃山》一剧中,全程采用韵白进行对话。

1973年8月,于会泳荣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之职,不久后,又获任命担任国务院文化组副组长,实际肩负领导重任;次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光荣当选为文化部部长。

会泳访江青于大寨

自“四人帮”覆灭之际,于会泳即刻陷入了隔离与审查之中。他倾力撰写了一份近十七万字的自我陈述,对于以往紧随“四人帮”的脚步感到深切的懊悔。起初,他依旧怀抱着乐观的心态,坚信自己并未犯下任何重大的过错,甚至一度庇护了诸如浩然、汪曾祺等知名作家;他承认部分行为虽是出于命令,虽有所失,但罪行尚不足以达到深重;而他参与制作的样板戏,也曾获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许。

8月21日,他终于得到了回家的许可,得以取回一些个人衣物。他安慰妻子说:“审查一旦结束,我或许会遭遇一些处罚,但我想应该不会太过严苛。最不济,不过是再次回到胶东的故里。”

8月22日,一则消息传来,十一大政治报告对他展开了明确的批判,这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令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次日,他主动向专案组透露了自己的认罪立场,并急切渴望与中央文化部工作组组长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以表达自己的见解。然而,工作组回复说组长正忙于公务,无法抽身与之交谈。面对这样的情形,于会泳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困惑。负责监视他的工作人员随即向上级汇报了他的精神状态,上级指示:“务必加强警惕,确保安全。”尽管如此,上级并未下令采取任何额外的行动。

8月28日的拂晓,于会泳在自家院落中悠然踱步,不经意间一瞥,见厕所窗外静立着一个装满消毒“来苏水”的瓶子。灵机一动,他悄无声息地将这瓶“来苏水”搬至自己日常洗漱之处。午后小憩过后,他前往厕所,例行清洁,不慎将“来苏水”误倒入了刷牙的杯中,然后,他用湿毛巾仔细包裹,带回了自己的居所。

游泳与江青合影

他留给母亲、妻子与女儿的遗言中,他如此表达:因跟随“四人帮”而犯下罪行,我深感愧疚,对华国锋同志、对我党、对人民均怀有深深歉意。我的下场,实乃罪有应得,唯有以(后改为“长期的”)生命作为偿还罪恶的代价……对于“四人帮”,我满怀仇恨,同时也对自己感到极度的厌恶;务必铲除旧有的于会泳!务必实现彻底的革新……

夜幕低垂,大约八点光景,他猛然间饮下了约160毫升的“来苏水”。待人们发现他时,他已陷入沉睡,随即被紧急送往阜外医院接受救治,然而,终究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会泳逝世后,经组织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其因恐惧承担罪责而选择结束生命,意图与党和人民断绝关系。”1983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并撤销了他所担任的党内及党外所有职务。

张春桥母亲之死

1977年4月1日,张春桥的母亲宋蕙卿在上海不幸与世长辞,生命画上了句点。

张春桥的先祖在清末曾是显赫一时的官员。他的父亲张开益,作为家中的次子,原本已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但鉴于长兄已在彼地求学,家中决定未让其继续深造。于是,张开益转赴山东,就读于医科大专,并在高唐县担任国民党少校军医。随着日军对山东的侵占,张开益曾服务于日伪机构。日本投降后,他仍旧掌管济南的一家医院,担任院长之职。

张春桥的母亲比父亲年长五岁,她出身于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因此备受家族的宠爱,婚嫁之事相对延后。婚后,她展现出了卓越的家政才能,成为了一位精明能干、勤俭持家的贤内助。

宋蕙卿膝下共有六子一女,其中长子唤作张春桥,次子名为张铁桥,三子则是张秋桥。她的女儿张佩英位列第四。至于第五子张月桥,而老六和老七的具体名字,则未能详细记载。

在五十年代的初期,张春桥的父母曾短暂地移居上海。自从他迁入康平路的市委宿舍,便将双亲接到上海,与他们同住。

张春桥

自张春桥事件爆发以来,其子张旗及其弟张秋桥亦相继被采取隔离措施,并接受相应的审查。

张旗,乳名毛弟,于1950年代初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中降临人世,他是张春桥唯一的血脉传承。

张秋桥,1920年出生,于1937年12月抵达延安,比张春桥早两个月抵达。抗战时期,他在山东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并曾担任罗荣桓同志的秘书。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开始,他担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同时兼任社党委第一副书记。然而,在文革期间,他不幸遭受批斗和下放,直至1975年7月方才得以“解禁”。此后,他于1975年1月起被任命为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当时张春桥同志已兼任总政治部主任之职。张春桥被捕后,张秋桥亦受到隔离审查,疑因他在1976年9月曾前往北京郊区某坦克师进行所谓的“活动”。

此外,回溯至1974年3月30日,张春桥的胞妹张佩英不幸遭遇一场突发的医疗意外,在手术台上不幸离世,享年仅46岁。自1948年8月起,她便投身于革命事业,生前曾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院机关党支部书记等重要职务。

自张春桥落入法网,宋蕙卿孑然一身,迁往了东安新村。

三年前,独女不幸离世,引以为傲的两个儿子亦接连被捕,甚至孙子也未能逃脱,被拘押带走。难以想象,这位年过八旬的宋蕙卿老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绝望。

在查阅叶永烈的《“四人帮”兴亡》与郑重的《张春桥:1949及其后》等文献之际,遗憾的是,未能发现有关宋蕙卿自杀详情的记录。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当一位祖母在见到前来探望的外孙女时,她将手中仅余的百余元人民币递给了她。外孙女离去后,这位祖母选择以生命终结了她的故事。

本可免死。

这些人本可免死。

首先,死刑并非惩罚罪行的必然归宿。刘传新因背负着血海深仇,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至于王曼恬与于会泳,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路线偏差,而张春桥的母亲则是无辜的受害者。

此外,他们对形势的判断产生了误差。回溯文革时期,那一场场激烈残酷的政治较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绝望。他们又怎能预见到:文革结束后,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环境逐步趋向宽松。

宋蕙卿老人未曾预想,儿子张秋桥与孙子张旗竟然平安渡过难关。经查证,张秋桥并无任何问题。1984年,张秋桥以副军职的身份光荣退休,2005年,他出版了个人传记《但求屹立天地间》,并于2010年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岁。张旗虽也曾遭受审查,但最终也成功洗脱了嫌疑,恢复了自由。

出人意料的是,即便他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他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在1997年,《音乐人文叙事》杂志的创刊号中,他的遗作《民族民间音乐腔词关系研究》得以刊登。时至今日,《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作品仍旧广为流传,其独树一帜的唱腔已化作不朽的经典。

于会泳的掌上明珠,于佳易,诞生于1954年。她于1975年脱颖而出,成功考入总政歌舞团。然而,在文革的风暴中,她不幸成为漩涡中的一员,演出事业被迫戛然而止。退役后,她一度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幸亏中国铁路文工团伸出援手,尽管如此,她仍面临重重困难。在好友苏丹丹——叶剑英元帅的儿媳、原总政歌舞团报幕员的援引下,她向叶帅致信求助。在叶帅的关照下,她得以加入铁路文工团,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她多次为影视作品献声,并发行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专辑。1989年,她远渡重洋,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安家落户。

尽管刘传新承受着滔天血仇,若是未曾自我终结生命,那么他理应享有较为公正的司法审判。

1979年,我国首部《刑事诉讼法》正式问世,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终结了长达三十年的、依赖政策作为定罪量刑标准的“人治”历史阶段,《惩治反革命条例》亦在此之际被废止。

1980年的金秋十月至年底的十二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两个犯罪集团中的十名核心成员进行了公审,审判过程更是首次实现了现场直播。这一创举,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手段化解党内纷争的实践,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1997年,我国正式启用修订版《刑法》,在文本中取消了“反革命罪”这一表述,将其替换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必须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此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首次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赋予其同等重要的地位。

于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依旧采纳了“政治文明”的提法。

时代前行,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