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后直接开走?员工笑而不语,这些车主亏大了还不知道!

咱们日常生活中,去加油站给车加油,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可就是在这件小事上,总能看到一些让人捏把汗的场景。

不少司机朋友,特别是赶时间的时候,往往是加油枪刚从油箱里拔出来,钱一付,就立刻踩着油门扬长而去,动作一气呵成,显得特别利索。

然而,在加油站员工看来,这种“潇洒”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他们常常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候甚至会私下里感叹,这些心急火燎的车主,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这短短几秒钟的“抢跑”,到底错过了什么,又带来了多大的风险。

首先,咱们先从最实际的、看得见的损失说起。

现在加油站为了吸引顾客,竞争也挺激烈的,经常会搞一些促销活动,比如加满多少油送一瓶玻璃水、一包抽纸,或者给一些积分兑换小礼品。

很多司机加完油急着走,根本就没想起来问一句,或者员工递过来也摆摆手说不要。

他们可能觉得这点东西不值钱,懒得拿。

可积少成多,对于加油站的员工来说,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有加油站的员工就半开玩笑地说过,他们站里每个月光是收集车主忘拿或者不要的赠品,就能给员工食堂换好几袋优质大米。

尤其是一些升级版的赠品,比如到了冬天,加油站送的都是防冻型的玻璃水,质量相当不错,车主不要,最后都让员工们拿回家自己用了。

这还只是小事,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把加油卡忘在自助加油机上的。

有位车主就是加完油忘了拔卡,等想起来火急火燎地赶回去时,卡是还在,但卡里辛辛苦苦攒下的八千多积分早就被后面一位“手快”的司机兑换成了两箱名酒提走了,车主当场就愣在那儿,真是找谁说理都没处说。

为了抢那几十秒,直接造成了几千块的潜在损失,这笔账算下来,怎么想都觉得不划算。

如果说忘拿赠品只是小损失,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涉及到实实在在的浪费和安全隐患了。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以为加油枪“咔哒”一声自动跳枪,就是油箱彻底加满了。

但实际上,这个时候油枪到加油机之间的那根长长的胶管里,还存留着不少汽油。

这可不是什么加油站的“潜规则”,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国内很权威的学术期刊《汽车工程学报》在去年就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专门测试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家用车型,得出的结论是,在加油跳枪之后,油管里的残留量普遍在0.3升到0.8升之间。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汽油的密度来算,这差不多就是半斤油的重量。

当司机急匆匆地把还带着余油的油枪拔出来,随手一放,然后立刻发动汽车,车辆起步时的颠簸和惯性,很容易让油箱口附近残留的汽油洒出来。

这不仅是白白浪费了真金白银买来的油,更严重的是,这些洒落在地面的汽油会形成一层油膜,极易导致路面打滑。

去年在广东顺德就发生过一起典型的事故,一辆车加完油没拧紧油箱盖就开走了,汽油一路滴漏,后面一辆摩托车经过时,车轮压上油膜瞬间失控侧滑,引发了一场多车连环追尾的事故。

交警赶到现场时,还能清晰地闻到空气中飘散的92号汽油味。

为了节省那十几秒,却造成了数万元的车辆损失和人员受伤的风险,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漏油,还有更危险的“硬核”操作。

首当其冲的就是油箱盖。

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小零件,一旦忘了拧紧,在高速行驶时就可能变成一个极具杀伤力的“飞行道具”。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的裁判文书网上就能查到相关的判例。

去年河北就有一位车主,因为加完油忘了拧油箱盖,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油箱盖被强大的气流掀飞,像一颗子弹一样,精准地砸碎了后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最后经过法院判决,这位粗心的车主需要赔偿对方3800元的维修费用。

一个几十块钱的盖子,因为一时疏忽,就换来了一张几千块的账单。

和飞出去的油箱盖相比,忘了拔油枪就开车走人的行为,那简直就是“灾难片”级别的。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加油站监控视频,看得人是心惊肉跳:一位司机加完油,竟然直接开着车就走了,还拖着插在油箱里的油枪。

那根坚韧的胶管被瞬间拉扯到极限,最终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一台价值高达八万元的精密加油机,硬生生被从底座上拽了下来,摔得四分五裂,零件散落一地。

加油站的站长透露,现在很多加油站,尤其是自助加油机,几乎每台机器每个月都要更换好几个油枪弹簧,绝大部分都是被这些心急的车主给硬生生拽坏的。

这种行为不仅给加油站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自己的爱车也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

有炼油厂的资深技术员就专门提醒过,如果长期让油枪处于这种被强行拉拽的半脱落状态,汽油在回缩时,管道里的一些微小杂质很容易被倒吸进车辆的碳罐里。

碳罐是汽车用来吸收油气、防止污染的重要部件,一旦堵塞或者损坏,轻则导致车辆油耗增加、动力下降,重则可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到时候修一次发动机的费用,都够安安稳稳加小半年油了。

最后,我们再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聊聊这件事对我们共同生活环境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加个油快几秒钟,跟环境保护能有什么关系?

其实关系非常大。

当油箱盖没拧紧,或者油枪没有完全归位时,油箱里的汽油就会持续不断地挥发到空气中,形成一种叫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物。

这些物质不仅本身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原料”。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就曾公布过一组数据,在全市加油站环节的VOCs排放总量中,有将近三成,都是由那些没盖好油箱盖、急于离开的车主所“贡献”的。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例。

也就是说,无数司机朋友为了节省那短短的几十秒,在不知不觉中,亲手将污染物释放到了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里,最终这些污染物又可能变成PM2.5,被我们自己和家人吸入肺中。

这是一个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恶性循环。

其实,避免这一切的发生,需要的时间成本微乎其微。

《北京晚报》的记者曾经在加油站做过一个现场掐表测试,从加油完成跳枪开始,到确认油枪稳妥归位、拧紧油箱内外双层盖、拿好发票和小票,整个一套标准流程走下来,总共用时还不到47秒。

这个时间,可能比我们刷一条短视频的时间还要短。

如今,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像中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已经在很多加油机上安装了双重确认的智能系统,必须等系统检测到油枪和油箱盖都归位后,才会亮起两次绿灯,提示可以安全离开。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在第一个提示灯还没熄灭时,就迫不及待地踩下了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