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郑健指责郭德纲相声低俗,为名?为热度?为正义?

相声江湖这两天闹得跟开锅了一样,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说郑健爆出来骂郭德纲“下三路”,那场面,跟夏天喝汽水一样炸裂。平时大家都以为老艺术家都藏着掖着,没想到这回郑健直接点名,说德云社说的相声不正经。现场仿佛突然飘来一股火药味。

2024年5月8号晚上。郑健在直播间拿大喇叭直接怼上了郭德纲,这效果,立马上了热搜。说实话,老郑说了几十年相声,名字听着耳熟,其实真认识的没几个。可就这一回,他这一句“下三路”,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高地。真是老树开新花。

不少人估计都忍不住要问,这咋一夜之间郑健就火了?这年头,不得不承认,谁抓住了话题,谁就是网络的“老大”。有意思的是,郑健其实退休了,平时在直播间卖点货,流量一般般。可这回一出手,网友蜂拥而至,直播间热闹起来了。到底是为艺术发声,还是想要点流量,这还真说不清。

有网友说得好,玩直播卖货的,没点流量哪成啊?可老郑还真不藏着掖着,直播里还自夸有退休工资,过得挺滋润。打着为艺术呐喊的旗号,自己小算盘也没少打。这个现象,说白了,不就是名利混在一起的吗?

再说说郭德纲,德云社这些年那可是风生水起。9号那天,德云社一天开了七场专场,南京、苏州,万人体育馆场场爆满,票都抢不到。这是啥概念?就是那种你想进场连张票都没有,站外边都得听。德云社这几年,几乎成了相声的代名词,谁说相声,不知道德云社的,那几乎不存在。

可讽刺的是,主流相声那边,开个非遗大会,票价不高,有时候还得送票才坐得差不多。几十个老演员围在一起喊口号,内容还是那几段老活,说来说去没人听。观众是真心不买账。有人就怼了,说主流相声高雅,德云社三俗。可问题是,观众的钱花哪去了?票卖不出去,光靠高雅也不顶用啊。

听说主流演员自己也有点无所谓,工资照拿,三段活能说一辈子。有人说得可真直接了:“糊弄观众呗,反正不怕饿死。”老郑自己也承认,退休工资管够。这种状态,说到底,和观众距离越来越远。观众花钱,是愿意听乐呵,还是被人教育?这还真是见仁见智。

回头看,二十年前相声快黄了的时候,没见谁站出来扛大旗。都躲着等机会。可郭德纲带着弟子们,把相声重新带火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喜欢听,看演出都排不上队。那种感觉,就像是旧瓶装新酒,喝着还是那么带劲。

但偏偏有人不服气。说这不是传统相声,是“下三路”。还真不是个别人,主流圈子里时不时就有人跳出来,说三俗、说误导观众。可现实就是观众抢着买票,主流演员的场子还得送票,这难道不是“脚投票”?

有的老演员还酸酸地说:“德云社一年几百场,视频都没见着,到底演了啥?”这话一听就带着点酸味。观众要是觉得好玩,谁还追着你要视频?市场就是这么现实。

郑健这回出来对郭德纲开火,有人觉得他是为相声尽心,其实更多人觉得他是眼红。你看人郭德纲上福布斯,你还得靠直播卖点小货凑流量。说句扎心的,观众认的是谁让他们乐了,谁就红,谁管你老底多厚?

说实话,主流那边非要强调高雅,这高雅要是没人买账,也就剩自己安慰自己了。观众买票,买的是个乐儿。郭德纲说得包袱响,观众跟着笑,钱花得不冤枉。主流相声一成不变,大家都听腻了,没人掏钱也正常。

可也别光怨主流演员,体制内的“铁饭碗”,确实让人不愁吃喝。会三段活吃一辈子,谁还真着急创新?有网友吐槽:“那不是相声,那是养老。”别说,听着还真有点意思。

“正义感”这词被用得太多了。有人打着正义旗号,其实心里想着自己流量。有人说“下三路”,但观众买账就是买账。谁说三俗谁三俗,谁让人笑谁是爷。高雅也好,通俗也罢,能让人记住,才是真东西。

观众要是觉得相声变味了,不爱听了,德云社也得凉。这年头,谁还没点主见?老百姓的钱包最实在,票都卖不出去,说啥都白搭。

还有人调侃,主流相声大会每年还跑深圳,票钱够差旅吗?演出送票都难凑满,这不是尴尬吗?观众要是不买帐,艺人再多名头也没用。过去谁敢这么直白?现在时代变了,观众话语权大了。

再说说郑健这波操作,直播间流量上来了,带货也方便。这不就是借骂郭德纲火一把?不说还真没人记得他是谁。名气这玩意,说来就来,说没就没。刘惠退休带货,人家安安静静,没挑事。郑健非得搅这浑水,也算另类出圈了。

网友评论也很有意思。有人说,主流演员是怕被边缘化,才这么喊。也有人说,德云社别光顾流量,也要讲点传承。其实谁都没错,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你说市场重要,艺术也重要。可市场不给面子,高雅没人理。道理都懂,但就这现实,扎心不?

说到底,观众笑了才是真赢家。不管你说啥路,只要能让大家开怀,票房就是硬道理。谁还记得那些年主流相声苦苦撑着,观众寥寥无几的日子?观众不是傻子,谁在用心,谁在混日子,一眼就看明白了。

不是说几十年相声就理所当然有地位。也不是说新人说点带劲的段子就是“下三路”。市场变化快,观众口味更挑剔。谁都想红,可不是谁都能满足观众。郑健这次算是借势翻红,能红多久,还得看他自己。

你说现在的相声,是不是太看流量了?观众的钱包决定一切,可观众的心思,真就全在“下三路”上?如果将来谁都只会蹭热点,没人愿意下功夫,还能剩下什么?还会有人为真正的艺术买单吗?

你觉得,主流演员的坚持到底是守艺,还是不甘心?德云社真的全是下三路吗?流量和艺术之间,难道就不能有点平衡?现在的相声,观众还能期待啥?留言吐槽,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