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万,静悄悄地躺在银行卡里。不是中彩票,也不是哪位富豪亲戚突然想起你。早上起床查余额,你会先揉揉眼睛,还是立马找客服?石悦那天看到账户上的数字,没喊没跳,表情还挺平静,像是昨天刚领了点加班补贴。旁边的老婆反应倒是更接地气,脸色说变就变,差点没当场报警。换我,可能跟她一样,先怀疑是不是账号被盗,然后开始琢磨这事能不能低调处理。
说起来,顺德海关的普通小公务员,平日里也就和大伙一样,混杂在人流里,没人会多看一眼。结果人家私底下,趁着夜深人静,码下几百万字,愣是把明朝历史写成了网络流行语。你说段子手?也不全是,石悦笔下那点历史,像极了自家楼下大爷讲故事,带着烟火气,偶尔还冒点冷幽默。那会儿天涯社区还没“下线”,网民都爱熬夜追帖。他那本《明朝那些事儿》,就像是深夜档的网红直播,流量刷到服务器都快罢工。
有人爱拿他和现在的头部自媒体比,殊不知06年那会儿,网络文学还没“IP”这说法。光靠内容杀出重围,没后台,没流量投放,纯靠真材实料。实体书卖了三千多万册,每个买书的人都像投了一票,买的不是段子,是“陪你熬夜的温柔”。想想那年头,出版圈还在吐槽“网文都是野路子”,结果这“野路子”直接给行业上了一课——别小瞧任何人的副业。
钱到账那天,石悦没请假,也没开香槟。还是照常背着公文包上班,路上遇见同事点头微笑,没人知道他银行卡里那串数字有多扎眼。老婆一边慌得要死,一边还得听他叮嘱:“千万别传出去。”体制内讲究谨慎,知根知底的才懂,这种事真闹大,怕是比中彩票还麻烦。有人会说,这钱来的也太顺了吧。可谁看见他凌晨两点还在电脑前敲字,桌上那杯冷掉的咖啡,和眼底藏不住的血丝?别说4100万,能坚持三年码字还不疯的,已经不多。
说到这,想起体育圈那些年靠副业翻身的故事,姚明打球时候工资高得离谱,退役后投资、公益一个都不落。有人羡慕他身家,也有人调侃“怎么能有这么多钱”。其实哪有“怎么能”,全是熬出来的。体育、写作、创业,哪行不是一把辛酸泪?网友有时候比放大镜还认真,别人家猫掉根胡须都能被放大,自己家沙发塌了都不带看一眼。石悦这4100万,摆在台面上就像一次大型社会实验,谁都忍不住要评头论足,但真让你试试,未必能扛得住那点风浪。
顺便插一句,他成名之后,没辞职、没创业、没换圈子。依然是那个低调的公务员,后来还升了副厅级。你说他是不是想不开?坐拥千万还要打卡上班。这行为就像世界杯冠军继续回村踢野球,懂的都懂,外人只觉得“离谱”。背后那点安全感,估计只有经历过体制、市场、家庭夹缝的,才能体会。
再回头想想这4100万背后的社会氛围,那年网络刚刚热起来,写作还没“变现”那味儿。要搁现在,写本历史小说直接抖音带货、直播卖课、联名周边,分分钟财富翻番。可他选择继续做老本行。有人羡慕,有人不屑,更多人其实是懵的。等新闻出来,顺德海关的同事才恍然大悟,这平时不说话的小伙子,居然是天涯“神帖”的作者。就像你公司那个最安静的同事,忽然某天在抖音粉丝百万,气氛都不一样了。
你说这现象怪吗?还挺典型。社会对“知识变现”总有点含糊的期待,尤其体制内。石悦这事儿,直接把“副业刚需”拉到明面上,还顺带刷新了“写作能赚多少钱”的天花板。现在写自媒体的、做短视频的、搞直播的,哪个不是奔着“持续稳定流量”去?可大浪淘沙,火得起来的还是极少数。
说到底,石悦和他的4100万,是个时代现象。有人看到的是奇迹,有人盯着的是风口,有人琢磨着“我是不是也能整一个”。可这背后的孤独、压力、自律和焦虑,只有经历过深夜码字、白天上班、老婆怀疑、同事八卦的,才知道滋味。每个人心里都有点小算盘,盼着有天银行卡能突然多出来点数字。但真遇上,敢不敢坦然说一句“这是我写书赚的”?不妨想想。
对了,假如哪天你醒来发现账户里多了4100万,你会第一时间告诉谁?会不会像石悦一样,假装风平浪静,还是立马杀去银行问个明白?留言区别装了,说不定你的骚操作就能成为下一个“网红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