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科技巨头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追逐AI梦想的今天,一个中国团队用不到3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证明了另一种可能。这场看似不对等的较量,正在悄然改变全球AI竞争的底层逻辑。
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达到惊人的3万亿美元,仅美国科技巨头今年就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
然而在这轮投资狂潮中,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发出警示,AI公司业绩不佳构成的风险已超过地缘政治紧张。
01 学术突破,低成本高效益的AI新路径
9月17日,中国AI研究团队DeepSeek的一项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这篇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论文,详细介绍了DeepSeek-R1模型如何通过强化学习自主发展出推理能力,而无需依赖昂贵的人类标注数据。
该研究的突破性在于三个方面。训练成本仅为29.4万美元,不及传统大模型训练成本的零头;它采用了开源透明的方式,向全球公开了所有训练细节和方法;模型使用了512颗英伟达H800芯片,但下一代模型将转向国产芯片。
《自然》杂志在社论中强调,几乎所有主流大模型都未经过独立同行评审,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依靠宣传炒作的AI行业,首次迎来了科学共同体的严格检验。
02 技术自主,芯片封禁背后的产业自信
中国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国内大型科技公司停止测试和订购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RTX Pro 6000D芯片。 这一决定背后体现了三重考量。
国产芯片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华为和寒武纪等公司的处理器性能已与英伟达出口受限产品不相上下。新技术路径降低了对硬件的依赖。DeepSeek证明通过算法创新可以大幅降低算力需求。安全与自主可控优先。英伟达CEO黄仁勋自己坦言:“如果国家不希望我们服务于市场,我们就无法做到。”
这就像现代建筑行业,不是一味追求更大型的起重机,而是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和方法,用更小的设备实现同样的建造效果。
03 投资狂热,与现实脱节的AI泡沫
当前美国AI投资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明星分析师亨利·布洛杰特指出,AI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至少达到4000亿美元,这些投资正在为全球经济和股市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问题在于投资回报。摩根资产管理的分析师Kerry Craig表示:“如果这些投资未能转化为营收,那么你可能会看到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公司在当前估值下的盈利增长情况。”
数据显示,AI热潮已贡献美国40%的GDP增长,但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花在几年内就将过时的服务器与晶片上。 这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投资于光纤电缆一样,过度投资可能导致大量资源浪费。
04 破裂时机,DeepSeek R2或成潜在导火索
AI泡沫破裂的时机可能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技术验证的普及。一旦DeepSeek的开源方法被广泛验证和采用,将暴露传统路径的不经济性。投资效率的重新评估。当投资者意识到低成本同样可以实现高水平AI时,天价投资将难以为继。
DeepSeek预计将推出R2模型,该模型将使用华为昇腾910B芯片,进一步降低对西方芯片的依赖。 如果R2如预期那样展现出色性能,可能成为颠覆市场认知的里程碑事件。
这就像现代电动汽车的崛起,一旦消费者发现电动车不仅环保而且性能优越,传统燃油车的巨额投资和价值评估体系就将面临重构。
05 美股风险,泡沫破裂的连锁反应
AI泡沫破裂可能对美股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美股估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AI预期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科技股权重超过30%。
摩根资产管理警告,如果大型科技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可能会引发巨大的抛售潮,规模堪比今年4月股市崩盘时的情况。 由于AI贡献了美国40%的GDP增长,其泡沫破裂产生的冲击波将远远超出科技行业本身。
亨利·布洛杰特预计:“在人工智能的崩盘中,将会有很多痛苦。股市和商业地产将遭受重创,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将被低价出售,数百家初创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将破产。”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依然紧盯美联储的利率决议和特朗普的稳定币计划,但真正的风暴可能来自另一个方向。
DeepSeek-R2模型发布之日,可能就是AI泡沫开始破裂之时。当一种新技术路径被证明同样有效且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零头,原有投资逻辑将瞬间崩塌。
这就像现代数码相机的出现,不仅终结了柯达的胶卷帝国,更重塑了整个摄影产业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