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那天,天皇声音像蚊子,全国老百姓压根没听懂!
1945年8月15号,中午12点整。整个日本,从北海道的渔夫到鹿儿岛的农民,都跟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死死守在收音机旁边。空气里头,全是那种死寂的、让人心头发慌的紧张感。
为啥?因为他们被告知,马上要听到“玉音放送”了。说白了,就是他们的“现人神”,裕仁天皇,要亲自开口对全国人民讲话。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天皇的声音,普通人哪有资格听?那可是神的声音。
结果,收音机里先是一阵刺耳的杂音,然后一个尖细、飘忽、听着有点娘娘腔的动静传了出来。这声音用的还不是老百姓平常说的大白话,全是拗口得要命的古式宫廷日语,一个词儿一个词儿往外蹦,跟念经没啥两样。
全国的老百姓都听傻了,面面相觑,脑子里头全是问号:“天皇陛下……到底在说个啥玩意儿?”别说听懂了,连听清都费劲。那感觉,就跟咱们听加了密的电报似的,一个字都对不上号。
直到天皇那蚊子叫一样的声音结束,播音员用正常的日语,以一种沉痛到骨子里的语调解释说:“天皇陛下的意思是,我们……接受《波茨坦公告》,战争结束了。”
那一瞬间,整个日本岛,哭声震天。有的人是绝望,觉得天塌了;有的人是茫然,打了这么多年,家都打没了,突然就说不打了?但更多的人,心里头可能是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终于……不用再去死了。
可话说回来,把日本逼到这一步,让天皇都不得不出来“下凡”发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在几天前,日本的军方高层,那帮疯子,还在会议室里头拍着桌子,唾沫星子横飞地叫嚣着“本土决战”。
领头叫得最凶的,是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这个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人,他提出来的方案,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一亿玉碎”。意思就是,让所有日本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拿起武器,哪怕是竹竿、菜刀,跟登陆的美军拼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觉得,只要能给美军造成几百万的伤亡,美国国内的民众肯定受不了,到时候就能逼着美国坐下来谈判,给日本争取个体面点的“终战”条件,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这个想法,在当时日本的陆军里头,非常有市场。他们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计划,准备把整个日本变成一个巨大的战争绞肉机。说白了,他们根本没把那一亿多老百姓的命当回事,全都是他们赌桌上的筹码。
那是什么,最终压垮了这群赌徒的神经呢?两颗原子弹,还有苏联人。
1945年8月6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广岛上空升起。几天后,长崎也步了后尘。那种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力量,彻底超出了日本高层,包括裕仁天皇的认知范围。他们不怕死人,东京之前被李梅火攻,烧死的人不比广岛少,但他们怕的是这种“非对称”的屠杀。
更要命的一击,来自北边。8月9号,就在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同一天,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像钢铁洪流一样,越过中苏边境,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这支曾经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精锐早就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填坑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装备也差得离谱。在苏军的装甲集群面前,几乎是一触即溃。短短几天,经营了十几年的“满洲国”就土崩瓦解。
这个消息,比原子弹还让日本的决策层感到绝望。他们之前一直有个小算盘,就是指望还没对日宣战的苏联能出面调停,帮他们跟盟军讨价还价。现在好了,苏联人亲自下场了,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
内外交困之下,裕仁天皇终于坐不住了。他召集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烟雾缭绕的地下掩体里,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流着眼泪做了个“圣断”——“朕决定,结束战争。”
他给出的理由是,再打下去,恐怕“日本”这个民族,就要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天皇都发话了,按理说这事儿就该定了。可那帮陆军的少壮派军官,哪肯善罢甘休。他们觉得,天皇是被身边的“奸臣”给蒙蔽了,投降是对大日本帝国最大的背叛,是对前线阵亡将士的侮辱。
于是,就在8月14号的深夜,一场旨在劫持天皇、阻止投降诏书播出的军事政变,在东京悄悄上演了。
这帮人,以陆军省的畑中健二少佐为首,先是冲进皇宫,一枪打死了负责守卫的近卫师团长森赳,然后伪造命令,调动部队封锁了整个皇宫。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找到天皇录好的投降诏书黑胶唱片,把它毁了!
一时间,皇宫里头乱成一锅粥。叛军们拿着手电筒,到处翻箱倒柜,连天皇的卧室都敢闯。而负责保管唱片的宫内省官员们,则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把两张关键的唱片藏在一个装文件的柳条筐里,混在一堆杂物中,偷偷运出了办公室。
整个晚上,东京的夜空下,暗流涌动。一边是叛军在疯狂搜寻,另一边是忠于天皇的部队在紧急集结。这场闹剧,一直持续到天亮。
当东方军总司令田中静一大将赶到皇宫,对着叛军一通臭骂,明确表示绝不支持政变后,畑中健二这些人才知道,大势已去。最终,这个带头的少佐,在皇居前的草地上,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这场最后的疯狂。
所以说,我们现在听到的那段“玉音放送”,是经历了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波折,才最终得以响彻日本上空。它差一点,就胎死腹中了。
当投降的消息传到中国,整个国家都沸腾了。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整整十四年,我们付出了三千五百万同胞的巨大伤亡,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这一天的到来,太不容易了。人们冲上街头,敲锣打鼓,放鞭炮,积压了太久的泪水和喜悦,在那一刻,彻底释放。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一场决定亿万人命运的战争,它的终结,竟然悬于一张小小的黑胶唱片,悬于几个疯子的一念之差。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一种极端思想绑架了一个国家,把所有人都推向毁灭的边缘时,是多么的可怕。
我们今天回看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和平有多么的来之不易。那些叫嚣着“玉碎”的狂人,和那些为了守护和平而做出艰难抉择的人,都是历史镜子里的影像,时刻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要再走上那条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