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最近有个大消息,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了。可能有人觉得这数不算多,但对一个刚起步的操作系统来说,这可是个关键门槛,说明原生鸿蒙这次是真的站稳脚跟了。
为啥能这么快突破千万?核心还是生态起来了。就像咱们买手机,总得看看常用的 APP 能不能装。现在腾讯那边说,微信、QQ、王者荣耀这些国民级应用马上就适配好了,一下子要上50多个软件。
不光是腾讯,阿里、百度、字节、网易这些大厂也都在忙着适配。这么一来,普通人日常用的那些功能,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满足了。
这可能是国产操作系统最关键的一次机会
我们以前也有过其他系统,但要么是在Linux基础上改的,要么是基于安卓开发的,真正能自己说了算的不多。
Linux的发展方向主要由国外开源组织决定,安卓更是被谷歌牢牢掌控。但鸿蒙不一样,从底层代码到发展路线,都是我们自己能做主的,这在桌面级操作系统里是独一份。
等后面芯片产能跟上了,推出更多中低端机型,用的人多了,自然会有更多开发者主动来适配软件。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生态就越来越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错过了真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
其他国产领域也在奋力追赶
其实不光是操作系统和芯片,国产软件这些年也在悄悄发力。比如华大九天的 EDA 软件,金蝶、用友的企业管理软件,都在各自领域慢慢崛起。就说企业管理软件这块,现在还玩出了新花样。
像云表这种无代码平台就挺有意思,把软件开发的门槛降得很低。它操作起来跟画表格似的,专门给懂业务但不会写代码的人设计的。别看简单,却真能搭出ERP、WMS、MES这种复杂的企业系统。
就拿生产型企业来说,以前要搞一套MES生产管理系统,要么花大价钱请外包团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开发周期长,少说一年半载,改个需求还得加钱;要么用现成的通用系统,好多功能用不上,真正需要的又没有,特别别扭。
但用云表平台就不一样了,车间主任、生产主管这些懂业务的人,自己就能上手搭系统。想要什么功能,就像画表格一样拖拖拽拽,设置一下流程,几周就能搭出一个贴合自己企业的MES系统。后续生产流程变了,随时能改,不用再求着程序员。
更方便的是,它自带计划任务、权限管理这些工具,还能跟金蝶、钉钉这些第三方软件对接,甚至能连PLC、扫码枪这些工业设备,成立名副其实的“企业数字底座”。
而且二次开发特别方便,还能自动生成APP端,对企业来说太实用了。
小结
从鸿蒙系统站稳脚跟,到国产软件的不断创新,能看出国产科技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操作系统搭好骨架,应用软件填充血肉,这样的生态越来越完善,我们的科技自主之路也会越走越稳。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