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朱婷,奥运冠军,世界排坛的“金球女神”,却在7月20日低调现身郑州,一身素装混迹人潮,连豪车都成了“移动背景板”。国家队世锦赛名单里,她的名字意外缺席。曾经的世界第一主攻,如今省队归来的“新兵”,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她还能重返巅峰吗?
有人说,朱婷的落选是“理所当然”——伤病缠身,巅峰期已过。手腕手术后的东京奥运遗憾,再到巴黎奥运仅列第五,状态下滑肉眼可见。但也有人怒怼这种论调:“人家瓦基弗银行欧冠三连冠,意甲全满贯,数据摆在那儿呢!”更绝的是,国家队主帅赵勇2025年才换人,周期到2028洛杉矶奥运,朱婷这批老将彻底没了机会?舆论炸锅,有人骂“朱婷体系”被抛弃,有人笑“省队捡漏”,争议比比赛还激烈。
时间倒回2010年,13岁的朱婷才被体校老师相中。身高1米98的农村姑娘,没几年就成了世界冠军。里约奥运单场179分、世界杯两届MVP、俱乐部欧冠金牌,履历光鲜得让对手窒息。可伤病是悬在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17年手腕手术,2021年奥运旧伤复发,直接导致国家队小组垫底。2023年加盟意大利斯坎迪奇,欧杯夺冠时没人想到,这竟是她的“退役预告”。但转年6月,她签下科内利亚诺,豪取意大利五大冠军,又把“不可能”三个字踩在脚下。
老百姓怎么说?河南老乡拍大腿:“闺女回家,河南队能进前三!”隔壁省球迷却酸溜溜:“省队?人家是奥运冠军,当替补还屈才。”就连对手石川真佑,都暗自承认:“朱婷状态好时,扣球像打保龄球,我根本接不住。”
表面朱婷落选是“年轻化”铁律。国家队名单里,李盈莹、张常宁已当主力。但教练组补了句狠话:“朱婷缺的不是实力,是战术适配性。”这话像刀子,扎得省队球迷直摇头。全运会金牌是朱婷职业生涯唯一短板——2017年决赛圈垫底,2021年又因伤缺席预赛。这次回归,河南队9名联赛席位中,主攻缺人,朱婷补位再正常不过。可国家队教练赵勇的任期到2028年,朱婷这批“老油条”彻底没戏?有人爆料,赵勇新帅哲学是“95后优先”,连孙颖莎都轮换,朱婷更别提了。
就在球迷以为故事就此打住时,惊天反转来了——朱婷妹妹朱佳荟,竟也是河南队主力!这姐妹花组合,把“战术核心”四个字玩明白了。朱佳荟保送浙大曾引爆舆论,但官方通报称“符合规则”。更绝的是,朱婷父母全程操办妹妹升学,连婚事都主动“甩锅”队里:“只要找到对的人,不耽误训练就行。”反观国家队,年轻球员冲劲足,但大赛经验全靠朱婷带飞——2019世界杯,她包揽MVP+得分王,李盈莹才得0.4分。如今朱婷没了国家队光环,却成了省队“定海神针”。
矛盾彻底激化:国家队教练组骂朱婷“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省队老总回怼:“省队没她,前三?做梦!”更讽刺的是,全运会预赛河南队3-2险胜辽宁时,朱婷替补登场,全场观众集体起立。这种割裂的景象,完美诠释了朱婷的尴尬——她曾是排球的“唯一答案”,如今却成了“非官方主角”。但讽刺的是,所有俱乐部都抢着签她,连意大利教练都跪求:“朱婷,别走!”
伏笔终于爆发:当年里约奥运夺冠,朱婷对镜头说“梦想还没完”。如今全运会名单确定,她终于补齐了唯一短板。这场“国家队VS省队”的戏码,像极了排球比赛——有人被换下,有人替补登场,但只要球在手里,总有机会再站上MVP领奖台。
1. 表面平息:朱婷的回归看似平静,但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虽然她在国内赛场上的表现依旧出色,但国家队的大门似乎对她关闭了。今年7月15日公布的2025年世锦赛24人大名单中,主攻位置上并没有朱婷的名字。这不仅让球迷们感到遗憾,也引发了对国家队选拔标准的质疑。
2. 意外障碍:正当朱婷准备在全运会上大展身手时,新的意外困难出现了。尽管她的妹妹朱佳荟也在河南队,姐妹并肩作战本应是一大看点,但朱佳荟保送浙江大学一事引发了不少争议。尽管官方回应称其符合规定,但这无疑给朱婷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朱婷的伤病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她,尤其是在频繁的国际比赛中,体能恢复成为一大难题。
3. 分歧加深:朱婷的落选使得国家队和球迷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一些人认为,国家队应该给予老将更多的机会,毕竟朱婷的经验和实力是年轻球员无法比拟的。而另一些人则支持国家队年轻化的决策,认为这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这种分歧导致各方立场越发对立,和解似乎无望。
朱婷这么优秀的运动员竟然被国家队拒之门外,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你说说,国家队是不是觉得年轻球员比朱婷更能扛起大旗?可是,数据摆在那里,朱婷的实力不是盖的。再说了,朱婷的伤势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怎么就不能给她一个机会呢?还有那个朱佳荟保送浙江大学的事情,明明是符合规定的,偏偏有人喜欢挑刺。这世道,干啥都难啊!
朱婷落选国家队,到底是公平选拔还是另有隐情?难道国家队真的不需要这位曾经的核心人物了吗?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