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巨亏4个亿,创始人要给自己发2400万年薪,股东们集体发怒

一家连年亏损的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突然要求每月拿200万工资,一年白赚2400万! 更离谱的是,他此前还试图把公司未来十年的利润全部塞进自己腰包,只给股东留1块钱! 投资人气到发飙:“这不是掏空公司是什么? ! ”一场创始人VS投资人的血腥内战彻底爆发……

2025年8月4日,伯朗特机器人的董事会上出现了一份震惊全场的议案:创始人兼董事长尹荣造要求给自己发放每月200万元固定工资,相当于年薪2400万元。

这份议案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因审计问题被新三板摘牌,需要“激励总经理消除负面影响,实现扭亏为盈”。

但董事们当场炸锅。

四名董事直接投下反对票,仅有尹荣造一人支持自己。

反对理由简单直接:公司还在亏钱,凭什么先涨薪?

数据显示,伯朗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77亿元,同比下滑17.84%,净亏损3941万元。 过去四年更是惨不忍睹:2020年净利润7383万元,2023年暴跌至亏损1.25亿元,营收腰斩过半。

更荒诞的是,这已是尹荣造一个月内第二次提出掏空式方案。

7月29日,他刚被董事会否决另一项提案:要求将公司2025-2035年十年间的全部净利润“扣除1元后”,剩余资金全部作为他个人奖金。

股东们彻底怒了:“公司亏着4个亿,老板却想着十年利润全归自己? 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 ”

8月7日,伯朗特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布第十大股东君岚投资的讨伐檄文。

代表李博铮的公开信火药味十足:“如果说这不是在掏空公司,那什么才是? 如果说这不是在羞辱股东,那还有什么底线?

信中揭露了尹荣造的“三步掏空术”:

第一步:架空技术团队。

借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核心技术人员减持套现,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第二步:锁死董事会。

2025年4月突击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公司员工中产生”。 股东再也无法派驻董事,尹荣造一手掌控人事任免权;

第三步:利益私人化。

通过基金投票权操控董事会,将公司变成“提款机”。 十年利润提案和2400万年薪只是最新尝试。

尹荣造的发家史充满争议。

中专学历的他,2008年创立伯朗特机器人,口号是“做性价比最高的机器人”。 公司一度风光:2014年登陆新三板,2020年营收达4.47亿元,净利润7383万元。

但转折始于他的资本野心。

2014年,他策划“7000名梦想投资人”计划,试图融资105亿元,结果第二天就被证监会叫停,公司还被定了个“违规披露罪”。

2020年,他又推出“分级销售计划”,宣称能创造1.43万亿销售额,结果再遭监管问询是否涉嫌传销。

真正的崩盘在审计环节爆发。

2021年和2022年,天健、皇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对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直指销售造假和应收账款问题。

尹荣造的应对方式竟是起诉审计公司! 连换两家事务所后,公司最终被强制摘牌。

尹荣造对控制权的痴迷达到极致。

2025年4月修订的公司章程第105条,成为他掌控董事会的“核武器”:

“公司董事必须从与伯朗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 ”

这意味着股东想派驻董事? 必须尹荣造点头聘用此人。

投资人李博铮的控诉一针见血:“这形成了‘外部股东进不去,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当股东提议由李博铮担任董事时,董事会直接驳回:“与章程规定不符。

君岚投资为何此时发难?

因为尹荣造的“权力武器”突然失效了!

他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在投资人聘请的律师干预下完成清算,40%的投票权回归原始出资人。

失去“铁票仓”的尹荣造,在董事会提案中连续惨败。

但股东的反击才刚开始。

8月4日,君岚联合其他股东提交三项提案:

废除“董事必须是员工”条款;

恢复股东提名董事权利;

禁止未经董事会决议处置子公司资产。

这些提案将在8月18日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成为推翻尹荣造的关键战役。

当同行埋头研发时,伯朗特在做什么?

研发投入:从2019年占营收8.7%暴跌至2023年的3.2%,远低于行业12%的平均水平;

人才流失:创始团队被安排套现离场,技术骨干持续流失;

薪酬倒挂:尹荣造索要的2400万年薪,超过公司2024年全体职工薪酬总和。

而同期,机器人行业龙头极智嘉、文远知行营收增长超30%,伯朗特却因内斗跌出赛道。

这场闹剧撞上监管枪口。

2025年7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明令要求:

“亏损企业审议高管薪酬时,必须特别说明薪酬变化是否符合业绩联动要求。 ”

会计师事务所被赋予监督权,重点审查薪酬发放的合规性。

此前,鞍钢股份亏损71亿却给董事长涨薪85%、金种子酒连续亏损仍给6名高管发百万年薪等案例,已引发中小股东集体抗议。

而尹荣造在巨亏中索取天价薪酬,彻底踩中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红线。

这不是第一场创始人与资本的厮杀。

雷士照明(2012年):创始人吴长江挪用资金入狱,公司市值蒸发80%;

万科(2015年):宝能突袭逼宫王石,万科错失转型黄金期;

瑞幸咖啡(2020年):陆正耀财务造假出局,公司退市赔偿。

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当创始人把公司当私人领地,资本就会变成野蛮人。

伯朗特的战争结局尚未揭晓,但李博铮的宣言已定调:“这不是对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对一种制度的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