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利亚诺的现实主义:输球后先谈三月,博洛尼亚的耐心够用吗

赛后发布会通道里,有时候你能从主教练的脸上读出比他说的话更多的信息。文琴佐·伊塔利亚诺在球队输给阿斯顿维拉后,脸上没有太多沮丧,更像是一种确认,一种“果然如此”的平静。他分析比赛的口吻,不像是在为失利辩解,倒更像是在复盘一个复杂的战术实验。

他把问题归结于开场那要命的二十分钟,维拉利用中场的几次快速突破,连续拿到角球,然后就进球了。这套说辞听起来很熟悉,很多教练都这么说。但伊塔利亚诺的重点似乎在后面,他强调球队在那之后“运转得很好”,并且创造了“很多机会”。他对球员展现出的拼劲感到满意,这倒是真的。毕竟在客场,面对一支英超球队,开场就落后,很容易就此泄气,但博洛尼亚没有。

不过,真正有趣的是他对自己球队进攻的评价——“在最后20米,我们本可以做出一些不同的选择”。这话说的很委婉。跑我们这条线的记者都清楚,这就是在说球员的临门一脚和关键传球欠了点火候。他没有点名批评谁,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球队能制造威胁,但就是捅不破那层窗户纸。这让人想起他们上一场对阵热那亚的比赛,场面上似乎有所进步,但离质变还差得远。

然后,他抛出了那个所有进行阵容更迭的教练都会用的理由:“我们必须把新援们很好地融入进来”。听过太多次了,有时候这只是拖延时间的借口。可伊塔利亚诺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透着一股确信,他坚信球队会因此成长。这就把皮球踢给了管理层,也踢给了时间。新援的融入不是即插即用,需要磨合,需要化学反应,更需要主教练在训练场上一点点捏合。这几场比赛看下来,博洛尼亚的传控确实有伊塔利亚诺过去带队时的影子,但流畅度和默契度,还远没到那个水平。

他对本赛季欧战的目标设定得非常务实:“目标是小组出线”。他主动提到了上赛季球队在欧冠的失败,这算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既降低了外界的期望,也给球队树立了一个清晰、可实现的目标。他没喊什么“我们要走得更远”之类的空洞口号,而是说“如果我们三四月份还能留在这些赛事里,那我们就会拼尽全力”。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在现在这个浮躁的足球环境里,算是一股清流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些同样处于重建期的球队,往往因为初期战绩不佳,主教练早早地就失去了更衣室和管理层的信任,最终计划半途而废。

伊塔利亚诺甚至还谈到了战术细节,比如他们研究过维拉那条站位极高的后防线,也尝试去攻击了,但效果不甚理想。他承认“可以做得更好”。这种公开的自我批评,承认战术执行层面的不足,比单纯抱怨运气更能赢得球员的尊重。

总而言之,从博洛尼亚输给阿斯顿维拉的这场比赛和伊塔利亚诺赛后的言论来看,球队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他像一个工程师,冷静地分析着机器的每一个零件和每一个流程,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相信自己有能力修复它。现在的问题是,俱乐部和球迷们,能给他多少时间去完成这次调试?毕竟,现代足球最稀缺的,可能就是耐心了。三月,是他自己给出的一个节点,到时候我们再看这支博洛尼亚,会长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