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毛主席最讨厌蒋介石,卫士长李银桥:不对,毛主席最讨厌钱

1964年夏天的一个深夜,中南海的灯光还亮着。

毛主席刚批完文件,秘书轻手轻脚地放了个牛皮纸袋在桌上,说是给李银桥老家救急用的稿费。

老人家眼皮都没抬,摆摆手说:"银桥,你拿着。我不碰钱。"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可把屋里几个人都听愣了。李银桥后来回忆,这场景他见多了,主席要么让人把钱拿走,要么直接把钱袋子往人怀里塞,多看一眼都嫌烦。

有人就纳闷了,不是说主席最恨老蒋吗?怎么对钱这么反感?李银桥直摇头:"跟老蒋还能握个手,钱袋子那是碰都不碰。"这话说得在理。1945年重庆谈判那会儿,主席在桂园见到蒋介石,主动伸手说:"为了国家大事,咱们坐下聊。"那张握手的照片现在还在历史书上印着呢。大是大非面前,老人家分得清轻重。可对钱这玩意儿,他老人家是打心眼里膈应。

延安那会儿发津贴,主席从来不去领,都是让警卫员代劳。大伙儿排队领钱的时候,总少他一个。1951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院子里积雪老厚。主席不让扫,踩着雪走路"咯吱咯吱"响,还挺高兴。走着走着突然问李银桥:"你贪污没有?"问得卫士长一愣。听他说没有,又追着问:"以后呢?"接着蹦出一句:"别让糖衣炮弹打着了。"这话说得,跟钉子似的钉在雪地里。老人家喜欢雪的干净,讨厌钱的铜臭味,这两样搁一块儿,对比特别扎眼。

长征那会儿实行供给制,有口吃的大家分。到了延安慢慢有了等级差别,主席就不乐意了,管这叫"穿小洋装"。1947年延安丢了,他反倒觉得轻松:"大机关散了,人也清爽了。"建国后要发工资,这事儿躲不过去。1955年定工资标准,最高一级600块。主席一看就皱眉:"让我一个人拿最高?不合适。最高级该给马克思、恩格斯留着。"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后来周总理重新定了标准,最高594,最低二十多,差距小了点。老人家还是嫌大,1956年又要求缩小差距。年底高级干部都降了工资,他和周总理都拿404块8,一直到去世都没变过。那会儿物价涨得厉害,肉票粮票都不够用,可一句"艰苦奋斗"就把所有牢骚都压下去了。

老人家讨厌钱,可不耽误用钱帮人。当年跟着转战陕北的老警卫张瑞岐,退伍回家后写信说孩子病了。主席让李银桥把攒的工资寄过去。李银桥顺手把袋子递过去,主席以为是文件,一摸到边儿就弹开了:"谁让你拿来的?快拿走!"等门关上了还在那搓手,跟沾了脏东西似的。过了几天又有人来信,老人家就一句话:"老规矩,你去办,我不看。"

1960年闹饥荒,粮食紧张得很。有干部在会上哭鼻子要涨工资,主席一拍桌子:"级别低了就哭?打仗时候怎么没见你们哭?"会场一下子静得能听见喘气声。那年秋天,他主动把自己工资降到三级,还发电报要求各级干部"带头勒紧裤腰带,别让老百姓饿肚子"。

李银桥说得明白:"要说老人家最烦什么,真不是老蒋,是那些带数字的纸片儿。"钱这东西,搞不好就会让人忘了本。跟老蒋还能说道说道,可钱丢了原则,那是真没救。1969年冬天,主席在游泳池边溜达,工作人员怕地滑劝他回去。他指着结冰的水面说:"水结冰像银子,要是人心也能冻住就好了。"这话说得轻,可把记录员忙坏了,记了满满一页纸。

1976年9月,老人家走了。收拾遗物时,工作人员在抽屉里发现个旧牛皮纸袋,里头是最后几个月没来得及花的五百多块钱工资。存折没有,房契地契更没有。有人感叹,一国领袖就留下这么点"家当"。李银桥听了直点头:"他老人家说过讨厌钱,不碰钱。这回,算是把话说到做到了。"

本文就是要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把社会的主流旋律给弘扬起来,可没带一点不良的引导哦。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立马进行改正或者删掉相关内容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