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7日深夜,一辆没开车灯的吉普车在运河边慢悠悠地晃荡。
车里坐着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宋时轮,还有政委刘培善和几个警卫员。
这大半夜的,几个人愣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动了附近的国民党部队。
可谁能想到,越是小心越容易出岔子,开车的战士为了隐蔽愣是错过了几个关键路口,结果一头扎进了敌占区。
"老宋,咱是不是走错道了?"刘培善压低声音问道,语气里透着不安。宋时轮没吱声,心里却咯噔一下:坏了,这地方不对劲!几个人刚下车想看看地形,突然从暗处窜出来一队国民党兵,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对准他们:"不许动!缴枪不杀!"这架势,搁谁身上都得冒冷汗。
被押到敌军营部的时候,宋时轮心里直打鼓。硬拼肯定没戏,装傻充愣也不是办法。正琢磨着对策,一个穿黄军装的中年军官走了进来,胸章上明晃晃写着"国军第59军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这位王营长盯着宋时轮看了半天,突然"啪"地一个立正敬礼:"报告长官!我是自己人!"好家伙,敢情是地下党同志!宋时轮差点笑出声来,这哪是掉进狼窝,分明是捡到宝了。
要说这事儿也真够戏剧性的。王世江早就接到地下党的指示,准备在淮海战役打响时率部起义。可谁能想到,还没等他主动联系组织,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倒先送上门来了。宋时轮也是个爽快人,直接亮明身份:"我是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宋时轮,这位是政委刘培善。现在命令你部立即起义,让出运河桥!"王世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保证完成任务!"
当天夜里一点整,王世江带着全营官兵如约起义,把运河桥这个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了解放军。这一下可把国民党军给整懵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就这么被切断了。更绝的是,两天后张克侠、何基沣又带着两万多人战场倒戈,国民党在徐州的防线彻底崩盘。淮海战役的胜利天平,就这么被一个意外的"迷路事件"给撬动了。
说起来宋时轮这个人也是够较真的。每次大战前非得亲自去前线侦察,说什么都不信纸上谈兵那一套。这回要不是他坚持要实地查看陇海铁路沿线的情况,也不会有这场"误入敌营"的奇遇。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地下党同志王世江潜伏得够深,这场意外恐怕就要变成悲剧了。
王世江后来去了东北,当上了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再没人喊他"王营长"了。而宋时轮呢?照样保持着亲临前线的习惯,这场"误入敌营"的经历反倒成了他军旅生涯中最传奇的一笔。淮海战役结束后,很多人都说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就是从运河桥开始的,可谁知道这个转折点竟然是一场阴差阳错的"迷路"引发的?
仔细想想,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却是一连串必然的结果。没有地下党多年的潜伏布局,没有王世江关键时刻的那句"自己人",这场战役的结局还真不好说。有时候改变历史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这些鲜为人知的小插曲。就像老百姓常说的: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可这运气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准备和付出。
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