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豪言“24小时解决”,结果战火不熄反更烈。承诺的和平未至,无人机夜袭、前线激战却愈发频繁。重返白宫半年,面对骑虎难下的窘境和普京更大攻势的传闻,曾经的“解决者”不得不上演一场大秀。这不是简单的政策宣告,而是特朗普为挽回颜面、转嫁压力的精心布局,一场全球瞩目的白宫“大秀”拉开帷幕。
骑虎难下的白宫大秀
据传,普京在最近一次通话中甚至透露了未来六十天内更大规模攻势的计划,这让特朗普的公开姿态显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沮丧。他已几乎使尽了口头施压的招数,从软劝到威胁撒手不管,但对方似乎并不为他所动。《纽约时报》一针见血指出:若非他当初海口夸得太大,今日办不成倒也罢了,可如今这般骑虎难下,耐心自然随之消磨殆尽。
脸面挂不住的特朗普,于是选择了一个他最擅长的方式——一场精心铺排的“重大声明”。这场声明本身就是一场典型的特朗普式表演。他提前数日通过社交媒体预热,吊足了全球的胃口。北约秘书长吕特为此专程抵美,盟友和幕僚们则配合着向媒体不断放风。
对比拜登政府可能发布的常规政策简报,特朗普硬是将一次政策宣告,升级成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媒体大事件。论造势、论氛围营造,他无疑是个中高手。
而在这场大秀的核心,是他抛出的两个应对战局的路径:继续输送武器,以及挥舞关税大棒。只不过,这两条路,都走得颇有深意,暗藏玄机。
一笔让盟友掏钱的军火生意
第一条路,是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但特朗普特意咬文嚼字,强调这不是“赠送”,而是“出售”。他设计了一条精巧的资金腾挪路线:美国将武器卖给北约,由其他北约成员国掏钱买单,再由北约将这些武器转交给乌克兰。
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等国已纷纷表态愿意加入这项“重新武装”乌克兰的计划。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在社交平台高调发文欢迎,承诺德国将扮演“决定性”角色,声称这是为了“自身安全”而非仅仅援助他国。
这条看似绕远的路径,高明之处在于两点:名义上,它巧妙避开了美国纳税人的直接负担,让欧洲盟友来买单。实质上,它却将庞大的军火订单牢牢锁定在了美国军工企业手中。有分析认为,未来的武器供应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全新生产,而非像拜登时期那样主要从美军现有库存里调拨。这意味着,只要战事持续,美国的军火生意便会源源不断,利润滚滚。
乌克兰对此反应迅速且异常积极。泽连斯基总统与特朗普通话后,形容对话“非常积极”,表示乌方已做好最高效合作的准备。他与北约秘书长吕特的通话同样被他称作“极为积极”,并对美、德、挪威额外提供的“爱国者”系统表示感谢。
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也适时到访基辅,与乌方讨论了国防武器的联合生产采购问题。据称,部分装备,包括关键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预计“数日之内”就将运抵乌克兰前线。乌克兰急切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无论资金来自何方。
一柄虚实相间的高悬利剑
声明的第二条利剑,直指经济施压。特朗普设下了一个明确的时限——50天。如果俄乌未能在此期间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祭出“非常严厉”的关税惩罚。这柄关税之剑,同样有两个锋刃,一个虚晃,一个致命。
虚晃的那一招,是对俄罗斯直接征收100%的关税。战前,美俄贸易额本就不高,不过360亿美元,如今在制裁下已大幅萎缩至不足36亿。目前美国从俄主要进口的商品,比如化肥、无机化学品和发动机等,对这些商品加征关税后,首先受损的可能是美国本土的进口商。
而这点贸易额,对俄罗斯庞大的经济体量而言,说是九牛一毛也不为过,即便完全归零,俄方也实在不至于心疼。
但真正具有杀伤力、足以触及俄方筋骨的,是紧随其后的“二级关税”。特朗普在讲话中反复强调,50天期满后,若普京仍未停战,那些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也将面临美国征收100%关税的威胁。白宫官员随后向媒体进一步解释:这意味着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关键商品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性质的关税打击。
这才是真正的要害所在。尽管西方持续制裁,俄罗斯每年仍能依靠出口化石燃料等大宗商品,获得超过300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这笔钱正是其战争机器得以运转的生命线。
理论上,一旦这“二级关税”启动,那些仍与俄方保持大宗贸易的国家,将被迫在美国庞大的市场和俄罗斯的能源之间做出艰难抉择。这一招,若能有效执行,无疑会沉重打击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削弱其战争潜力。
一场各怀心思的心理博弈
然而,这看似雷霆万钧的最后通牒,在不同阵营中却激起了南辕北辙的回响。英国广播公司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公告表面上让西方和乌克兰松了口气,提供了武器补充的希望,但实际上却可能粉碎了外界期待和平的真正希望。
这50天的宽限期,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给了普京一个可以暂时无忧推进其战场议程的窗口。他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巩固战果,甚至从容布局,构思一个既能继续打仗、又能勉强搪塞特朗普以避免更严厉制裁的“备选方案”。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则是一贯的不动声色,甚至带着一丝轻蔑。一名俄议员不以为意地说,这不会影响俄方的行动,未来50天,无论是战场态势还是特朗普本人的想法,都可能变数多多。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更是话中带刺:美国恢复对乌供武是一种倒退,这改变不了前线。他甚至嘲讽道,特朗普若真想解决问题,该对乌克兰“挥舞拳头”,而非威胁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重复着老调:俄方对谈判随时敞开大门,似乎是乌克兰方面并不着急。
泽连斯基溢于言表的热情,与分析人士的冷静和俄罗斯的冷漠,构成了场面上的奇特温差。他与特朗普约定保持更频繁通话,持续协调行动。这种官方层面的高度默契,与外界对50天期限实效性的普遍悲观解读,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照。事情因此变得更加微妙难测。
特朗普公开宣称他与普京的多次通话“很愉快”却最终“毫无意义”,表达对俄罗斯“非常、非常不满意”。而另一边厢,普京却据说正计划着未来60天内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一个50天的最后通牒,对上一个60天的军事计划——这本身就像是一场精心排练的黑色幽默,让人哭笑不得。
最终,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滴答作响的50天倒计时上。这究竟是一次真正能改变局势的极限施压,还仅仅是特朗普为挽回面子而精心上演的一场政治秀?是俄乌战争走向终结的序曲,还是新一轮更大规模冲突的前奏?
特朗普已经亮出了他的牌,而牌桌对面的玩家们,似乎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至于乌克兰,则只能急切地抓住每一根递来的橄榄枝,哪怕上面可能带着令人不安的刺。当第51天太阳升起时,世界会看到什么?也许什么都不会改变,也许,一切都将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