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的金额差异,确实可能会造成一些误解,因为展开来看这个问题涉及到多种关键因素,包括个人的具体情况、地区政策、单位情况以及养老金与职业年金的实际计算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一样。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导致双方观点不同的原因:
---
### **1. 养老金计算的复杂性**
养老金的具体金额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退休年份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养老金领取金额往往与退休时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因为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使用了社会平均工资的基数,退休时间较早的人,其养老金的初始水平通常不会太高。
- **工龄与缴费年限**:尽管44年工龄的确很长,但职称、副高职级以及平均缴费指数也会影响养老金计算结果。如果缴费指数长期偏低,即便工龄很长,养老金也可能不如其他缴费指数较高的人。
- **每年养老金调整幅度**:虽然养老金的“9连涨”能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收入,但其涨幅一般是全体退休人员均享有的,没有因为个人工龄长而额外倾斜。如果本身起点低,即便经过多次调整,和近几年退休的人相比仍然可能有差距。
---
### **2. 职业年金的差异**
职业年金的金额具体由个人账户积累决定,而不是通过统一的公式计算。影响职业年金金额的因素包括:
- **职业年金支付模式**:职业年金推行的时间较晚,许多单位在2015年前甚至还没有为员工缴纳职业年金,导致职业年金账户的积累时间较短。
- **单位的缴费标准**:不同单位和行业的职业年金缴费比例差别较大。对于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比例较高,员工退休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职业年金水平;而一些财政支持较弱的单位,职业年金金额可能远低于平均水平。
- **职业年金领取方式**:有些人的职业年金选择一次性领取,而不是按月领取,这可能造成误解。
---
### **3. 早退人员的特殊情况**
退休时间较早(例如2015年退休)的人,因为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较低,以及养老金制度调整尚未完全覆盖职业年金,并未能享受到后续的政策红利。例如:
- **按“过渡期政策”计算的养老金**:2015年退休的人可能沿用过渡性养老金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初始养老金偏低。
- **职业年金改革覆盖滞后**:职业年金改革虽然在2014年启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时间,这对2015年退休人员的职业年金积累有很大影响。
---
### **4.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上涨的影响**
你提到对方单位去年退休的员工,能拿到1万多元养老金,这是可能的。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断上涨,而养老金的初始金额主要与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因此,2022年或者2023年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初始金额普遍高于2015年退休人员。同时,职业年金的缴费年限足够长,他们的职业年金账户累计的资金可能也更高。
---
### **5. 地区和单位的差异**
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标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很大。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北上广等东部沿海城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整体较高,因此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金额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小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金额往往较低。
---
综上所述:
- 2015年退休的中人尽管工龄长,但养老金初始水平受限于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经过“9连涨”后仍然可能和近年退休人员存在差距。
- 职业年金的金额差异则与单位资金实力和缴费政策直接挂钩,可以出现明显不同。
你描述的情况完全可能是真实的;而对方的说法可能是基于其单位特定情况,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行业和退休时间对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影响。
如果希望具体核实,可以查阅当年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或者比较所在地区的实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