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研究:正线要不要进禄口?影响城市未来

难道宁宣铁路的正线要不要穿进禄口机场这事,还需要专门做一份“必要性研究”?答案是:需要——正因为曾有人认真考虑过“不接入”的选项,才要把利弊算得更清楚。换句话说,这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事,而是一次会影响城市未来走向的关键抉择。

从图纸上看,规划早就把线画得明明白白:列车从南京城际场引出,沿着既有走廊南行,预留了紫金山东、沧波门的设站条件,再越过宁杭铁路,像一根脊梁一样把线路引入禄口——在T3航站楼下方预留禄口机场站,然后向南穿过横山进入溧水、再到高淳,最后跨省接入宣城。招标和定测资料也写得很详细:全线新建大约170.7公里(江苏约127.9公里、安徽约43.3公里),桥隧比接近90%,共设置8座车站(含利用、预留与新建)。

▶ 为什么还要“研究必要性”

按理说,权威规划普遍支持正线接入,怎么会突然要专门论证?官方的说法是要做规划解读、战略定位、需求预测、经验借鉴等专业工作,把成本、效益、风险和未来发展可能性都算清楚。通俗点讲,就是要把“值不值、怎麽值”这笔帐掰开了念清楚——毕竟接不接,影响的不只是多一座站台那么简单。

▶ 这件事为什么看起来比地图上的线更重要

把正线引进机场,禄口可能从一个区域性机场升级为真正的空铁联运枢纽:让皖南、黄山方向的旅客能直达航站楼,带来更多旅游客流和中长途转乘需求,也会把南京的北向、南向运输联系得更紧密,推动沿线城镇的联动增长。简单比喻就是:如果正线经过禄口,给城市安上了一根主动脉;如果绕开,机场的“血液”流动可能被削弱,未来扩张空间受限。

反过来,不接入的后果也不是小事——机场易被边缘化,潜在的客流和联运价值减少,相关的地产、商业和产业联动机会也会随之流失。地方官员、市民、企业都在等这次研究说清楚,因为“一次没把握住的机会,后面真的可能没机会了。”

有人在私下里打趣:现在不是缺铁路线,是差一个政治定力和愿不愿意下血本的问题。也有规划师郑重地说,空铁联运的价值很多是长线回报,短期看不出来账,但对城市格局、对未来20年、30年的影响巨大。

另外还有细节值得注意:目前项目还停在前期阶段,预可行性报告已上报但尚未获批;溧水区的规划里还出现了“洪蓝备选方案”,说明决策层确实在比较多种路径,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需要“必要性研究”的理由之一——做决策前,必须把可能的替代方案、成本和长期价值都摆在桌面上。

市民的声音也很鲜活:有人担心工程造价和建设扰动,也有人焦虑如果不接入禄口,城市未来的交通版图会被削弱。一位在本地论坛留言的市民写道:“我不懂技术,但我懂生活。机场要有活力,靠近火车站,这是最直观的道理。”这种朴素的直觉,恰恰是技术报告容易忽视的社会诉求。

把技术和情怀放在一起看,这项研究其实承担着双重任务:不是为否定而否定,也不是为接入而接入,而是要在技术可行、经济承受和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问题回到原点:我们是想把禄口打造成能牵动区域甚至跨省旅游和商贸流动的节点,还是满足于一个能跑飞机的“孤岛型机场”?

你怎么看?站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角度,宁宣铁路的正线应不应该把禄口当作必须经过的“站中站”?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理由和想法。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