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下去了!知名国企私募“强制退场”?

啥情况?自称“套利13年手艺人”的国企私募——滨海天地(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滨海天地投资)居然被强制“退场”了?

一、“硬核背景”

提起滨海天地投资,圈内人最先想到的是它的“硬背景”:企查查显示,其大股东是持股94%国有企业天津一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发现,实控人是天津国资委。简单说,这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国企系资管。

“掌舵人”常建良更是老国企出身,在管理层摸爬滚打多年,按说合规风控的弦应该绷得比谁都紧。

图片信息来源:企查查

记得去年在某专访时,滨海天地投资负责人曾表示:“其期货套利这一条路,扎扎实实做了13年,以后还要在这赛道上接着‘磨手艺’。”当时还兴致勃勃地画了张“未来蓝图”:要搭“产业-期货-资管”的投研班子,招些懂行的人扩充有色板块;还说2018年就偷偷练的“量化内功”表现不错,就差个机会亮亮相;连可转债、固收+这些热门方向也想试试水。

图片信息来源:相关媒体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一年,没等蓝图落地,这位“老炮”就以最猝不及防的方式退场了???

查了信息才知道,注销原因赫然写着“被协会采取纪律处分措施”。顺着线索往下扒,中基协那边确实有说法:今年8月7日因纪律处分注销。但蹊跷的是,翻遍当天及前后公布的“罚单名单”,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别说滨海天地投资的名字了,连沾边的影子都没有。。。。

图片信息来源:中基协

二、监管“高压线”

按常理说,“国企背景+13年经验”的双重BUFF加持下,滨海天地投资的合规防线应该是“铜墙铁壁”才对。期货套利本就是个“细活儿”,差一点火候都可能踩红线,它能在这个领域扎下13年,没点真本事和合规意识根本不可能。更别说有国资委盯着,内部风控流程、监管对接按理说比普通机构更严格。

可如今偏偏栽在了“纪律处分”上,这到底是策略操作时不小心碰了监管“高压线”?还是内控环节出了疏漏,被钻了空子?又或者,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以往私募机构因纪律处分被注销,监管都会同步公示违规事实、处分依据,既是给行业敲警钟,也是保障信息透明。可这次,只说“因处分注销”,难道是处分流程还没走完就急着注销?

至于滨海天地投资到底犯了啥错,中基协的罚单明细什么时候能公布,咱们还得等等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管行业的“合规红线”只会越来越紧,不管再硬的后台、再久的资历,都抵不过一次合规失守。只要踩线,就没有“豁免权”。

资管秘探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资管江湖,秘探真章。不玩虚招,专清雾障。挨怼遇茬?骨头带刚。守得住真章,护得了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