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推进波克罗夫斯克,乌军兵力吃紧,基辅补给难顶

俄军推进波克罗夫斯克消息一出,乌克兰军方和基辅高层大概心里又是一个过山车,前线传来的战报,乌军有旅级部队整个旅打光,防区内步兵直接归零。普通人难以想象战场上什么叫“彻底断档”,实际情况就是阵地后面本来的第二道线直接成了空地,哪里还有人补进来,挡都没人挡了。乌军自己拍的视频,主城区的路口,俄军探路的小分队直接上街巡逻,一队乌军本想开车兜个圈,结果和俄兵正面碰上,还被射了一梭子子弹,视频里乌军那种慌乱和绝望,完全不像宣传时讲得那种“奋勇顽抗”,更像是没想到对手能直接摸到自己鼻子底下。

有人说俄军是不是玩定点清除,还是小范围渗透?但是波克罗夫斯克这种地方,乌克兰都守不住,问题在不是一两个小队横冲直撞,而是整个乌军旅级的步兵没法再顶住了。现在“中央”集群是正面一路突进,兹韦列夫方向强穿“五月”、“特罗扬达”两个住宅区,一天过去,街区里的农舍、楼宇都被反复争夺,对双方来说都是消耗战,不过俄军明显更从容。支撑乌军扛下来的那些底子全靠旅部指挥部不停调兵,换地就近找能打的兵顶上,几个礼拜前还能调,现在被打穿的旅已经没人能补充了,外围才开始撤退,主城区又贴脸遭遇强攻,很多士兵是一边往后撤,一边根本搞不清俄兵从哪个方向冒出来。

没人不担心城市接下来的局势。城市战和阵地战是两码事。在野地你能拉无人机、炮兵覆盖,打一轮趴下就好,进入楼宇、房区,俄军那些训练多年的步兵抄近路你防线要是裂开一条口子,不等你反应每栋楼里能冒出多少突击队都说不准。基辅现在的方式就是外围赶紧稳住,能抽哪个方向的兵先填哪个,问题是你北面米尔诺格拉德守不住一直往后缩,波克罗夫斯克就完全暴露。所以俄军是南边压进城市,北边包抄外围,弄成合围,乌克兰想反攻就得拿出数量级更大的后备队,这种地面条件、兵力密度,俄空军转空袭后方补给点、指挥所,如果不出新花样,乌军反扑很难有效果。

乌克兰媒体口径是俄军小股活动,马上调援围剿清理,结果实际是连公共区域的防御都断层,连无人机航迹都录到俄军队列,完全不是单纯的“破坏者”行动,而是一场成规模的推进,整个霍尔蒂察方向的乌军主力全线吃紧。

这一轮进攻,俄军选的时机很微妙。所有人都在关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以为俄军主力会扑向那里,乌军预备队主力也压在侧面,眼看就要调配过去,俄军突然收紧线条,主力掉头南北夹击,一个是主城区之内长驱直入,一个是外围突击补给线。这种战法其实很多人调侃叫“空心包围”,乌军非常怕在城市间被俄军分割,断了交通线,想逃也逃不掉,现在不是怕,而是真的发生了。可以说,波克罗夫斯克现在成为了新的冲突核心,一旦俄军真把主城区拿下,以基辅现有兵力储备,很难再有像样的反击。

很明显,俄军这次不是单点突破,战役层面的穿插配合很紧,尤其是“中央”集群和北翼集团的协同,大量炮兵和无人机配合步兵前推,技术和兵员都不像乌军那样抽一块补一块,各路集群一起压缩乌军生存空间。老一套的主力机动调兵政策没了用武之地,因为外围部队一旦被压缩到城市边缘,几乎没有回旋余地,指挥部还在用去年的战法,防线要命的就是断了联动和补给。

最头疼的不是这城市,还是对整个前线的启示意义。波克罗夫斯克要是被俄军拿下,顿巴斯的主干线基本被切成好几段,这里不单是交通节点,还是乌军所有东线补给和协调的中枢,攻陷了之后,基辅东部的完整防御结构随时可能瓦解。往南就是扎波罗热,往北能威胁哈尔科夫,堪称插入心脏的一把刀。到时西方给再多支援,后勤、兵力坐标都跟不上,基辅只能疲于救火。

谁都能看出来,这几个星期乌军能往前线送的新兵越来越少,伤员复员没来得及训练直接就补进阵地,老兵伤亡之后补不上,完全没办法像去年那样打消耗。人一断,战线稀疏,任何一处被打穿,后果就是连锁反应,每一个被突破城市都是一场兵员危机,连前线士兵都开始怀疑指挥部决策。从去年乌格莱达尔到这波克罗夫斯克,西尔斯基的办法一直没变,谁有战斗力拼谁,结果就是旅级作战群屡次调动,本来在防守、谁也撑不出局面。长此以往,乌克兰大军规模正在转向空心化,区域守不住,调人也调不过来。

现在各路军事评论员都说,俄军这个推进节奏不会很快,但会非常稳。俄军步兵突破、炮火清除据点,然后建构据点压制,整个过程已经高度模块化,不着急“扫雷”,而是一块块“松土”,最后一鼓作气拿下城市。而乌军不等于溃败,只是局部地区失控,城市战打起来就是消耗,士气和补给一起绷,败的节奏就出来了。外部观察员评论这叫系统性衰竭,俄军一处突破、乌军各地无力驰援,前后贯穿,局势就转向不可逆。

基辅高层现在每天都要发布正能量,讲得很鼓舞,老百姓也极难得到前线真消息。市面上还能看到各种乐观舆论,但社交媒体里,越来越多乌军士兵抱怨换防跟不上,新兵临战实操困难,伤员恢复过慢,补给比去年差。后背不稳,外围架不住,前线怎么可能不岌岌可危?

不少人自然会想,如果波克罗夫斯克守不住,下一个会是谁?哈尔科夫?还是再南一点?但当前情况显然不是单一节点失守,而是整体边线被一步步压缩,俄军通过逐城逐地的推进切断交通,压缩乌军生存环境。如果一切按照现有态势,乌军恐怕不得不从更多城市撤退,甚至不排除在顿巴斯全线撤回底线防御,这种大面积丢城风险存在。到那个时候,连基辅本身的安全都要考验指挥层的判断力。

说到底,战争终究不是靠一两场口号、宣传,还是兵员素质、整体协调、后方补给决定胜负。这一仗打到现在,乌军兵员匮乏已是公开的事实,总指挥西尔斯基也不是没有做调整,无奈整个战争节奏彻底反转,优势让出去再想拿回来就没那么简单。波克罗夫斯克这一步,看起来只是一个城市的小小变动,背后是防御结构、士气、资源、战略空间全面收缩。如果还想进一步撑下去,基辅恐怕要拿出比以前更多的智慧和资源,否则“岌岌可危”四个字,终究不只是夸张描述,而是悬在每一个乌克兰首要城市头顶的阴影。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