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动漫圈又开始“不经意”地和中国网络热梗撞上了。
有网友发现,疑似“紅姐事件”的剧情已经被改编进了某部日本作品中。但考虑到尺度问题,这里不方便展开描述。
不过由此有网友表示:“日本人是不是专门有人盯着中国网络看了!”
类似的情况其实早就发生过——比如之前全网热传的“九转大肠”梗,也没能逃过日本动画的“魔爪”。
有粉丝回忆,在《名侦探柯南》的某一集原创动画中,登场了一位神似“九转大肠”的厨师角色,尤其是西瓜头跟围裙,直接让不少中国观众一眼认出:“这不就是我们那个“最强阳谋”九转大肠小胖吗?”
虽然这可能只是巧合,但连续两次踩中中国网络的热点话题,难免让人开始怀疑——日本编剧是不是也在刷B站?
网友们表示
“日本人不会也有‘素材型编剧’吧?刷个B站就写一集动画。”
“我怀疑他们部门有人专门负责翻译中国热搜。”
“又是柯南,果然你们自己也编不下去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这是抄袭或“蹭流量”。毕竟互联网时代,各国文化互相影响非常频繁,日本动画加入中国元素也不稀奇。但当“巧合”一次次发生,就难免让人开始多想。
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观众成为日本动画海外市场的最大群体之一,部分动画创作者开始尝试融合中国文化元素,以求更强共鸣。但问题是——如果只是“拿来主义”,而非真正理解,那结果只会是四不像的尴尬桥段,甚至还可能被误解为“挖苦”或“消费”。
日本动漫对中国网络文化越来越“关注”,既说明我们的话语权正在扩大,也暴露出部分创作者内容枯竭;
“九转大肠”“紅姐事件”接连出现在动画中,既是玩梗,也值得我们思考文化传播的边界;
真正好的文化输出,不能只靠模仿,更需要理解、尊重与创新。
所以说,与其被他们“借梗”,不如我们自己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