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750千米这个数字,直接冲击所有南亚军迷的认知。巴基斯坦火箭炮新晋王者“法塔赫-4”,就这样杀出来。美国那边犹犹豫豫,还是把新闻出了。Defence-Blog给了个很生猛的称呼,巡航导弹。安装在中国底盘上,射程750千米,还高精度制导。这种打击能力,先发制人那都是常规操作。但最有意思的,文章一句话不提四年里巴基斯坦怎么摸出来这条技术线,怎么就还有点欲说还休的感觉。
从2020年看南亚格局,火箭炮这块其实挺寒酸。印度最多搞点俄制“龙卷风”,巴基斯坦那时候基本还是A-100,打打心理安慰。突然2021年巴基斯坦直接官宣,法塔赫-1试射完成。300毫米口径,最大140千米射程,战斗部带着300公斤,精度能控制到5米。这种数值,放印巴边境上分分钟大杀器。没过多久俄乌那边炸开锅,美国“海马斯”走到哪亮到哪,印度一下意识到人家“法塔赫-1”到底能干啥。等还没缓过来,巴基斯坦又甩出“法塔赫-2”,400千米射程,直接把印度砸懵。
法塔赫-1和法塔赫-2现在在巴军里就是主力组合。印度这边盯着布拉莫斯导弹一直自信满满。巴基斯坦这两个火箭炮出来,400千米,印巴边界上随时威慑新德里。二战后两边选首都,谁也没动脑子。后来“布拉莫斯”服役,伊斯兰堡天天担心挨揍。法塔赫-2上台后,印度也得天天警惕,便宜得批量上,跟对面硬碰硬,杠上了。
300千米级别远程武器全球管得死死的。巴基斯坦弹道导弹做得早,可要三年出400千米射程整合型战术导弹,公说靠自己谁信。实际看,中航工业帮忙也就是系统融合、制导设备搞得高性价比。远程弹道导弹核心技术其实巴自己也有,只差临门一脚。印度天天琢磨弹道导弹,技术强没资源,差最后决断,大口径火箭炮还没影。
战术导弹和火箭炮最大差别,就是成本和能耗。法塔赫-3和法塔赫-4一直低调到现在。网上流传信息不多,这次突然对外亮相,750千米直接把话题拉满。法塔赫-3标称550千米,其实跟老早巴布尔家族关系挺深。美“战斧”几十年前在阿富汗误入巴边界,没炸掉被收回来,全程像捡到宝。巴后来再和邻居研究下,推出巴布尔-1,不少数据一看就懂,战斗部300公斤,射程500千米,再升级出巴布尔-2,继续往上堆,和法塔赫-4简直是一脉相承。把巡航导弹迷你化,再装到底盘上,火力机动又创新,火箭炮那种价位,巡航导弹那种射程,组合拳来了。
巴基斯坦研究这条路有个尴尬,550千米定位不上不下,比法塔赫-2的400千米没大变化,生产难度倒是上去了。所以法塔赫-3总是很少曝光,感觉中间这个型号很鸡肋。从2021年往现在看,法塔赫系列实实在在从零起步,四年走出来,四个版本,分工很清楚,说技术树是全球唯一不夸张。去年底到今年初法塔赫-2又试射,又一次把印度摁在地上摩擦。每个型号直接满足不同战略,打击深度和效率变了样。
五月份印巴边界上喊打喊杀那会,法塔赫-1直接亮爪子,快打快退,精准摧毁,实际效果全给印度演示了。印巴关系现在卡在死结,巴火箭炮系列还有空间继续升级,印度这边连应对方案都还没成型。现实一对比,法塔赫-1大规模实战,印军火箭炮拍照好看,真要打仗用不上,技术代差越来越明显。
全球买中国火箭炮的不少,巴基斯坦待遇最特殊。底盘用得最多,定制研发优先供货。陆军用SH-15,主战坦克上VT-4,空军飞“枭龙”,都是国家级战略合作。印度拉着俄罗斯折腾,好东西砸钱堆出来,回报可就一般般。快速升级换代,成本高到离谱,性能参数有差距。实际操作一对比,采购中国装备不光省钱,装备适应环境也快。
火箭炮竞技场现实就是这样,技术拼到极致,系统集成也要跟上。瞄准打击讲效率,远程弹道导弹成本撑不住,火箭炮模式便宜大碗,火力覆盖面广,能上机动底盘,导弹高精度制导就成了新主流。法塔赫-4直接把巴基斯坦打入全球头部行列。四年时间跑出完整系列,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到顶”,跟印度那种几十年技术积累效果完全不一样。
现实放眼周边,巴基斯坦能把火箭炮技术做到连升级带创新,系统整合拉满,巡航导弹那套核心也没丢,火力打击持续性和再装填能力全盘提升。印度这边还在讨论导弹射程和性价比,一对比,全落后了。“纸面参数碰上实战演练”,巴基斯坦这套组合拳随时能见血,边界面前话语权拿到手。
综合而言,巴基斯坦法塔赫系列火箭炮,射程、精度、机动性、成本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战略威慑到常规作战,一整套打法都覆盖住了。印度短时间内没法破局,装备代差越来越离谱。就现在来看,四年里技术和装备升级,巴基斯坦的做法就是“快、准、狠”,“印巴军武比拼”完全变成一边倒。
火箭炮新时代里,谁能把技术和战略拉到同一水平线,谁就是王者。印度过去靠弹道导弹很有信心,现在现实情况,巴基斯坦一步一步把硬实力堆出来,装备体系变化大,买中国装备的国家看着都羡慕。没人能在四年里造出这么全集合的火箭炮家族,巴基斯坦这套打法,现实和未来都能打。这就是南亚军事竞赛最新剧本。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