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家后院那200只芦丁鸡可真是神了,下蛋跟下金豆子似的!"村里小卖部门口,几个端着饭碗的老爷们儿正围着刚回来的大学生小王唠嗑。小王掏出手机划拉着照片:"瞅瞅这订单,城里人买蛋都排到重阳节了,上月净赚六千三!"
这年头农村人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可不少。老张家前年养土鸡累死累活,年底算账还没隔壁养水虻的老李赚得多。那黑黢黢的虫子看着膈应,架不住饲料厂开着卡车来收,老李叼着烟卷直乐:"厨余垃圾喂出来的,成本够买包烟就不错喽!"
要说特色养殖的门道,得跟镇上兽医站的老刘取经。老爷子掰着指头算账:"三样东西最要紧——长得快、吃得少、会来事儿。"他见过太多愣头青栽跟头,就像西头老赵家儿子,非赶时髦养竹鼠,政策风向往北一拐,全家对着满屋铁笼子干瞪眼。
眼下最稳当的还数芦丁鸡。种鸡便宜得像白送,八十块钱一对,个把月就开始下蛋。饲料钱更是毛毛雨,撒把碎玉米能顶半天。城里宝妈们最爱这口,包装盒印上"婴幼儿营养蛋",价格蹭蹭往上涨。有个精明的养殖户更绝,把鸡舍捯饬成网红打卡点,周末带着城里娃娃捡鸡蛋,门票钱都比卖蛋赚得多。
蓝孔雀听着金贵,其实比伺候祖宗简单。孔雀苗三百一只,养大能卖两千多。会来事的主儿还能开发副业,拔根羽毛做成书签,景区门口卖八十照样抢手。河南商丘有个巧手媳妇,把褪下的孔雀毛扎成掸子,直播间里喊声"贵妃同款除尘器",库存秒得干干净净。
干这行最怕脑子发热。王家沟的小年轻眼红别人赚钱,贷款砸进去五百只鸡苗,结果防疫没整明白,半个月死得就剩百来只。过来人都懂,得先拿五十只试水,等摸清门道再甩开膀子干。送货也有讲究,有人光盯着收购价,没算明白油费和包装,到头来白给快递打工。
现在玩得最溜的要数"云养殖"。客户手机里认养几只鸡,每月准时收到新鲜鸡蛋。北京有个白领姑娘,非要给自己认养的芦丁鸡起名叫"招财",隔三差五还打视频查岗。养殖户老马乐得合不拢嘴:"这可比摆摊强多了,客户直接把半年货款打来了!"
抖音成了新农人的聚宝盆。不用露脸,拍段小鸡啄米的视频,配个"九零后返乡创业"的标题,播放量轻轻松松破万。山东菏泽有个小伙更绝,直播给孔雀喂食,观众打赏比卖羽毛还来钱快。他媳妇笑着揭短:"当初非要进城送外卖,现在倒好,连镇长都来参观学习。"
这碗饭看着香,吃起来可费牙口。凌晨五点就得起来捡蛋,半夜还得打着手电查温湿度。河北邢台的老两口养了三年芦丁鸡,手上全是让鸡啄的疤。老爷子倒是豁达:"比工地搬砖强,至少不用看包工头脸色。"
眼下最让养殖户头疼的反倒是销路。有头脑的早跟农家乐签了长期合同,笨点的还在等二道贩子上门。四川眉山有个机灵鬼,把鸡蛋做成卤味真空包装,朋友圈里卖得飞起。他神秘兮兮地晃着手机:"得让城里人觉得这不是鸡蛋,是养生保健品!"
站在二叔家鸡舍前,小王突然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最赚钱的养殖户,个个都是讲故事的好手。同样的芦丁鸡蛋,有人只能卖一块五,有人却能包装成"智力发育黄金蛋"卖五块。这大概就是老话说的——会养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